[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状杂交链式反应的基因链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7288.7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曲波;陈传品;董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C12Q1/68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状 杂交 链式反应 基因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状杂交链式反应基因链检测方法。包括:(1)提取总RNA:从待检测的样本中提取总RNA;(2)逆转录滚环扩增;(3)网状杂交链式反应探针设计;(4)网状杂交链式反应;(5)荧光信号测定。该方法不仅可以灵敏且特异的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环状RNA,对于了解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和追踪疾病进程有重要意义,而且还适用于一些含有多段重复序列的基因检测,如对端粒DNA也有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状杂交链式反应的基因链特异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环状RNA(circRNA)作为一类新出现的生物标志物,它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癌症中。一些特定的环状RNA在肿瘤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有着显著的差异。多项研究表明环状RN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然而,近年来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却严重限制了circRNA的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对环状RNA的研究都是基于测序方法,虽然可以获得转录组的信息,但是依旧迫切需要定量临床样品中特定环状RNA的策略。几种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已经用于环状RNA的检测,包括凝胶电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近年来一些新兴的环状RNA检测技术进入人们视野。环介导的等温扩增(LAMP)技术、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滚环扩增(RCA)都被用于circRNA的检测。
传统的凝胶电泳只能以极低的灵敏度区分环状RNA和线性RNA。RT-qPCR虽然能够实现对环状RNA的灵敏检测,但是逆转录过程中的滚环扩增会导致丰度的伪增加。FISH技术可用于直接的环状RNA原位检测,但它产生的检测信号低,需要先进的显微镜来获取。而新兴的环状RNA检测技术则普遍存在着假阳性问题,以及引物设计的困难。而且,大多数都依赖于RNase R的富集处理。考虑到circRNA的独特结构和极低的表达水平,对circRNA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状杂交链式反应基因链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灵敏且特异的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环状RNA,对于了解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和追踪疾病进程有重要意义,而且还适用于一些含有多段重复序列的基因检测,如对端粒DNA也有应用潜力。
一种基于网状杂交链式反应的基因链检测方法,针对circRNA的检测步骤如下:
(1)提取总RNA:从待检测样本中提取总RNA;
(2)逆转录滚环扩增:针对要检测的目标circRNA,在非反向剪切位点的靶序列处选取碱基设计特异性逆转录引物;优选18-25个碱基设计,进一步优选20个碱基设计特异性逆转录引物;该引物特异性识别目标circRNA,用不含RNase H的高效逆转录酶进行滚环逆转录,逆转录得到一条长的具有多组重复序列的cDNA单链(图1a)(至少2个重复序列,优选3-10个重复序列),该cDNA链上含有多个逆转录后的反向剪切位点序列;而相应的线性RNA则无法进行持续的逆转录(图1b);此外,首尾相连的线性RNA仅可以逆转录得到带有一组反向剪切位点的cDNA。通过circRNA的RT-RCA过程对目标circRNA进行第一次的筛选与扩增,实现第一次的信号放大。
(3)网状杂交链式反应探针设计:CircRNA与其线状异构体具有相同的主体序列,二者区别在于反向剪切位点(Backsplice junction)处的序列不同。针对cDNA链上存在的多个逆转录后的反向剪切位点序列,设计三个HCR探针:Trigger、H1、H2;Trigger用来识别逆转录后的反向剪切位点序列并启动网状杂交链式反应,探针H1、H2进行DNA网状纳米结构的搭建;(图1c)
(4)网状杂交链式反应:将探针Trigger、H1与H2同逆转录滚环扩增得到的cDNA链在一定温度下共孵育;
(5)荧光信号测定: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检测,实现对circRNA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7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EP耐高温隔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高温尾气余热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