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6671.0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领帅;王凤梅;严树;罗辉翔;张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15/04;C04B28/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刘玫潭;徐梦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嵌岩段 缺陷 修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布孔清渣,采用双重管的旋喷桩机在每个钻孔内依次旋转喷射高压清水扫射沉渣,沉渣被气举返出缺陷部位;2)、灌浆料制备,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骨料以及其他掺合料、外加剂配置水泥灌浆浆液;3)、一次灌浆,采用常压,逐次对每一个钻孔进行灌浆;4)、二次灌浆,采用高压,逐次对每一个钻孔进行灌浆。采用两次灌浆的工艺方式,第一次为常压灌浆,保证浆液充满缺陷部位,第二次为高压灌浆,避免了浆液因为四周渗漏可能导致的收缩下沉,同时二次高压劈裂灌浆,将浆液渗入四周岩体裂隙,有效地保证了桩身的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物高度和层数越来越大,导致对桩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桩基础需要进入中风化以下岩石一定深度以保证桩基的承载力。一般常见的工程桩需要进入中风化以下岩石2-6m左右,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由于成孔、清孔不彻底、安装导管时间过长等各种原因常常导致部分工程桩下部的嵌岩段出现较大范围的沉渣、夹泥、离析碎石、空洞等各种缺陷。
对于嵌岩段范围的桩底缺陷处理,以往的做法是废除该桩,在原混凝土桩位重新冲击成孔,破碎原有钢筋混凝土桩体,然后重新成孔施工一根灌注桩,该方法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近年来虽然开始采用桩身钻孔然后水泥灌浆的方式处理桩底缺陷,但是处理结果往往不理想,要么缺陷处灌浆后的水泥结石体强度不足(难以达到桩身混凝土35-40MPa强度级别的设计要求),要么灌浆体内仍含有较多夹泥,要么灌浆体与下部岩石界面或上部桩身混凝土界面粘结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保证了缺陷部位所有沉渣被清理干净,有效地保证了桩身的承载力,且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灌注桩嵌岩段缺陷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布孔清渣,采用小型水磨钻机在桩身钻孔,钻孔深度到达桩底缺陷底部,采用双重管的旋喷桩机在每个钻孔内依次旋转喷射高压清水扫射沉渣,同时钻头喷射压缩空气将扫射破碎的沉渣气举返出缺陷部位;
S02:灌浆料制备,采用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细骨料以及其他掺合料、外加剂配置水泥灌浆浆液;
S03:一次灌浆,采用常压,逐次对每一个钻孔进行灌浆,其他所有钻孔不封闭,当灌浆孔的两侧相邻孔返浆浆液比重与灌浆浆液比重相同,则第一次灌浆结束
S04:二次灌浆,采用高压,逐次对每一个钻孔进行灌浆,其他所有钻孔全部封闭,当每个钻孔均完成高压灌浆工作并稳压10min后,则第二次灌浆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1包括以下步骤:
S011:缺陷桩钻孔,对检测的缺陷桩开挖出桩头,整平桩头混凝土浮浆,按照每个钻孔的影响范围覆盖缺陷桩的全部截面为原则确定好钻孔位置,采用小型水磨钻机在钻孔位置竖直向下钻孔,深度至桩底缺陷部位底部;
S012:对钻孔进行第一次扫射切割,将双重管旋喷桩机同时接好空压机和高压清水泵,双重管旋喷桩机的钻杆在每个钻孔旋转喷射切割,将每个钻孔的影响范围的沉渣全部切割破碎;
S013:对钻孔进行第二次喷射返渣,逐次对每一个钻孔进行喷射,仅保留相邻的一个孔,其余孔全部封闭,当所有的钻孔全部喷射返渣完成后,则第二次清渣结束。
进一步地,小型水磨钻机的钻孔孔径为90-110mm,空压机气压在 0.7-0.9MPa,排风量在9-13m3/min;高压清水泵压力在30-40MPa,流量在 90-120L/min,功率为90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6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