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及其制备、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4008.7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聂智军;黄海生;王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J3/22;C08J3/2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7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照 透明 聚丙烯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及其制备、应用方法。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所述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的质量组分包括以下:聚丙烯100份、抗氧化剂5‑30份、色粉5‑30份、润滑剂1‑20份、偶联剂1‑20份。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质量比,称取聚丙烯、抗氧化剂、色粉、润滑剂和偶联剂;粉料采用200目筛子过筛清除大颗粒或杂质;将偶联剂、抗氧化剂、色粉和润滑剂混合,在持续搅拌条件下混合24h‑48h,并进一步对偶联剂、抗氧化剂、色粉与润滑剂的混合物进行湿法研磨,得到添加剂浆料;所述聚丙烯从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添加剂浆料从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先后经过挤出机的挤出、切粒和干燥,得到成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乙烷穿透力强,可在不损害灭菌物品情况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等,因此环氧乙烷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但环氧乙烷灭菌存在灭菌周期长、易残留等问题。新冠疫情进一步凸显环氧乙烷灭菌的不足,例如,防疫物资因不能快速灭菌,导致不能及时满足医护人员及病人的需求;在呼吸科和普通病房用量较大的湿法瓶鼻氧管、湿法罐及雾化器等医疗耗材因产品含有液体不太适合环氧乙烷灭菌。在面对上述使用环境时,环氧乙烷的使用局限性较大,而辐照灭菌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的γ射线对物品辐照进行灭菌。辐照灭菌因能够极大克服环氧乙烷灭菌的不足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聚丙烯(PP)具有来源广、质轻价廉、无毒无味、强度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防护服、注射器、湿化瓶、湿化罐、雾化器等医疗器械领域。然而使用辐照对聚丙烯材质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时,容易发生颜色变黄、冲击强度下降、变脆,因此医用耐辐照聚丙烯材料已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专利CN101955609A公开了一种医用耐辐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由聚丙烯与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直接熔融共混制成复合材料,该聚丙烯复合材料经电子束辐照后,可防止变脆、变色、断裂伸长率下降,满足医用聚丙烯辐照灭菌的要求。但是,由于添加剂与聚丙烯树脂含量过于悬殊,存在分散不均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0511489A采用先制备耐辐照母粒后再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成复合材料,虽然可部分解决上述分散不均的问题,但是聚丙烯和添加剂多次受热会导致部分分解,不利于医疗器械风险控制。此外,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用途,往往需要赋予医用聚丙烯材料不同的颜色。因此,为了满足医用聚丙烯注塑制品对透明性、辐照灭菌、颜色的要求,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及其制备、应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所述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的质量组分包括以下:聚丙烯100份、抗氧化剂5-30份、色粉5-30份、润滑剂1-20份、偶联剂1-20份。
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为无规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1-50g/10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抗氧化剂1076、抗氧化剂168、抗氧化剂626、抗氧化剂770和抗氧化剂944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色粉为酞菁蓝、酞菁绿、永固黄、柠檬黄、永固红、永固橙、永固紫、氧化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包括白油、芥酸酰胺、油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和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耐辐照透明聚丙烯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质量比,称取聚丙烯、抗氧化剂、色粉、润滑剂和偶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4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