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92497.2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杭鲁滨;李苏龙;王明远;黄晓杰;吴柏锐;钟传磊;曲志洋;邓辉宇;郭辉;黄晓波;刘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81/06 | 分类号: | E05B81/06;E05B81/32;E05B81/34;E05B7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空间 柔顺 双支链 构造 汽车 门锁 | ||
1.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内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三联齿轮、分别与该三联齿轮中的两个齿轮啮合的保险支链和门锁开启支链、可复位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解锁转盘以及棘轮棘爪机构,所述保险支链包括保险推杆,该保险推杆通过移动将所述解锁转盘与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可离合地连接,所述三联齿轮能够通过沿预定方向旋转从而通过所述门锁开启支链使得所述解锁转盘旋转,当所述解锁转盘与所述棘轮棘爪机构脱离时,所述车门锁处于上保险状态,旋转所述解锁转盘,所述车门锁不能通过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开锁,当所述解锁转盘通过所述保险推杆与所述棘轮棘爪机构配合时,所述车门锁处于解保险状态,旋转所述解锁转盘,所述车门锁通过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开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锁开启支链为空间机构,包括扭矩增大组件和球副连接组件,
所述扭矩增大组件包括扭矩增大曲柄和驱动双联齿轮,该扭矩增大曲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扭矩增大曲柄的边缘具有啮合齿段,
所述驱动双联齿轮具有次级蜗轮和非完全驱动齿轮,
所述次级蜗轮与所述三联齿轮啮合,并且所述非完全驱动齿轮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扭矩增大曲柄的转动半径,所述非完全驱动齿轮的局部齿段与所述啮合齿段间歇啮合配合,从而进行扭矩的传动,
所述球副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横向拉杆和解锁拉杆,
所述横向拉杆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扭矩增大曲柄的边缘,另一端朝向所述解锁转盘设置,所述解锁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副连接在所述横向拉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解锁转盘的边缘,
所述保险支链为空间机构,还包括拨杆单元和保险单元,
所述拨杆单元包括与所述三联齿轮啮合的保险齿轮和保险拨齿,
该保险拨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保险齿轮的轴线上,所述保险拨齿朝向所述保险齿轮的径向延伸,
所述保险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保险齿轮的近旁的保险摆动件和设置在该保险摆动件上的保险拨叉,所述保险推杆设置在所述保险摆动件的边缘,
当所述保险齿轮带动所述保险拨齿转动时,所述保险拨齿通过与所述保险拨叉的叉口边缘干涉拨动所述拨叉,从而带动所述保险摆动件进行摆动,进而使得所述保险推杆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扭矩增大曲柄通过扭簧可复位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险拨叉沿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半径方向设置,
所述保险拨叉具有固定端和拨动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轴线上,
所述拨动端的端面具有一个叉口,该叉口的凹入方向指向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其中,将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保险齿轮的轴线的最短距离作为保险干涉距离,
将所述拨动端的端面除去所述叉口的其余部分作为干涉型面,将所述保险拨叉的叉口的最大凹入距离作为叉口底部,
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轴线至所述干涉型面的最短距离与所述保险拨齿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保险干涉距离,
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轴线至所述叉口底部的最短距离与所述保险拨齿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保险干涉距离,
沿所述保险摆动件的旋转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叉口的两侧的所述干涉型面的其中一侧的所述干涉型面位于所述保险齿轮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险支链还包括手动保险组件,该手动保险组件包括手动保险曲柄和保险连杆,
该手动保险曲柄通过扭簧可复位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保险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副连接在所述手动保险曲柄的边缘和所述保险摆动件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间柔顺双支链构造的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三联齿轮具有次级蜗杆和保险驱动齿轮,所述次级蜗杆与所述次级蜗轮啮合,所述保险驱动齿轮与所述保险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24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枣核去除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