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1060.7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华;薛巍;黄玲红;左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A61K47/02;A61K47/46;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碳酸 模式 疫苗 递送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钙掺杂碳酸锰微球负载李斯特菌溶血素O获得;其中,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微球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CaCl2水溶液和MnCl2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然后加入聚苯乙烯磺酸钠,得到含PSS的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
(2)将聚苯乙烯磺酸钠加入到Na2CO3水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逐滴加入到步骤(1)中得到的含PSS的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中搅拌反应,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钙掺杂碳酸锰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微球与李斯特菌溶血素O的质量比为250~5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微球与李斯特菌溶血素O的质量比为5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中Ca2+和Mn2+的摩尔比为1:1;
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体系中CaCl2、MnCl2和Na2CO3的摩尔比为5: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CaCl2水溶液的浓度为0.6mol/L;
步骤(1)中所述的MnCl2水溶液的浓度为0.6mol/L;
步骤(1)中所述的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添加量为按每毫升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配比0.2mg聚苯乙烯磺酸钠计算;
步骤(2)中所述的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添加量为按每毫升Na2CO3溶液配比0.5mg聚苯乙烯磺酸钠计算;
步骤(2)中所述的Na2CO3水溶液的浓度为0.6mol/L;
步骤(2)中所述的含PSS的CaCl2和MnCl2的混合液与Na2CO3水溶液的体积比为5:2;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条件为:600rpm搅拌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离心的条件为:4000rpm离心5min;
步骤(2)中所述的洗涤为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交替洗涤。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在制备疫苗免疫佐剂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作为疫苗免疫佐剂在制备疫苗制剂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制剂包括钙掺杂碳酸锰多模式疫苗递送系统和抗原;
所述的抗原为卵清蛋白;
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微球与抗原的质量比为50~10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抗原和李斯特菌溶血素O加入到溶剂中,再加入钙掺杂碳酸锰微球,室温搅拌孵育24h以上,得到所述的疫苗制剂;
所述的钙掺杂碳酸锰微球与李斯特菌溶血素O的质量比为250~500:1;
所述的溶剂生理盐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制剂的免疫接种途径为皮下注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10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