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自动分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4323.1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7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黎华灿;余晓明;钟平;原来钰;贾向博;郝后堂;李辉;蒋亦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俞翠华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值守 变电站 数据 自动 分析 管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自动分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数据库表中把各条航线内的巡视设备和航线编号相关联;配置航线照片与巡视设备之间的关系,形成设备配置表;基于选择的待巡检设备,创建巡检任务;将所述巡检任务以及与各待巡检设备对应的航线下发到变电站内的机场中,使得机场中的无人机基于收到的航线执行巡检任务;接收无人机回传的航线照片,并对所述航线照片中的巡视设备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与设备配置表中配置结果进行对比校验;基于对比校验结果生成巡检报告。本发明能够解决变电站智能巡检及数据维护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自动分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全国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站内设备数量增加快,人员维护工作量大,需要定期对设备温度进行检测外,日常测温工作也必不可少。由于维护人员数量不足和工作效率等问题,导致现场设备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智能信息化的发展,变电站也在从传统有人值守向无人值守转型。这对变电站智能化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温人员安全问题;
(2)测温人员工作效率不高,表现在测量不及时或完成质量不高;
(3)不能及时有效的检测现场情况;
(4)现有可见、红外数据采集方式检测范围有限,缺乏全方位高效的智能采集手段;
(5)缺乏对巡检数据系统直观的管理方式;
(6)没有将可见光、红外识别结果与人工相校验,结果缺乏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自动分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解决变电站智能巡检及数据维护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数据自动分析管理方法,包括:
在数据库表中把各条航线内的巡视设备和航线编号相关联;
配置航线照片与巡视设备之间的关系,形成设备配置表;
基于选择的待巡检设备,创建巡检任务;
将所述巡检任务以及与各待巡检设备对应的航线下发到变电站内的机场中,使得机场中的无人机基于收到的航线执行巡检任务;
接收无人机回传的航线照片,并对所述航线照片中的巡视设备进行识别;
将识别结果与设备配置表中配置结果进行对比校验;
基于对比校验结果生成巡检报告。
可选地,一个巡视设备只能对应一条航线。
可选地,所述巡视设备通过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关联到航线编号、航线名称。
可选地,所述航线照片与巡视设备之间的关系为:
将在各航线上拍的每张航线照片按序号排序后,航线照片名称与航线照片中设备名称、编号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航线照片包括红外照片和可见光照片;所述对所述航线照片中的巡视设备进行识别具体包括:
对所述红外照片进行巡视设备点位温度分析;
对所述可见光照片中的巡视设备进行缺陷识别。
可选地,所述将识别结果与设备配置表中配置结果进行对比校验,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4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