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开口拉延的单动多行程模具及操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1953.3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2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经;魏龙;邹平;朱平;黄思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4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开口 拉延 单动多 行程 模具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口拉延的单动多行程模具及操作方法。其中,模具包括上模本体凹模、下模本体凸模、上压料板、下压料板、外压料圈、第一压机顶杆及第二压机顶杆,上模本体凹模和下模本体凸模相对设置,下压料板和上压料板相对设置,上压料板与上模本体凹模之间通过氮气弹簧连接,下压料板与下模本体凸模之间通过限位螺钉活动连接,外压料圈设置于所述下模本体凸模外沿,第一压机顶杆和第二压机顶杆活动贯穿下模本体凸模的底板,分别可对下压料板和外压料圈进行顶靠。本发明的模具将利用拉延压机自带的压机顶杆对下压料板进行驱动,使模具在打开时下压料板不会立即弹起,从而避免拉延取件时零件变形问题,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开口拉延的单动多行程模具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制造中,为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提高整车的竞争力,在车身的冲压模具开发过程中经常采用开口拉延技术,以提高零件的毛坯板料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成本。
在采用开口拉延技术方案时,由于开口拉延区域在成形过程中没有下模外压料圈和凹模压住板料,所以在拉延时拉延制件的开口拉延区域经常发生成形起皱缺陷。为避免发生此问题,现有技术方案在此处上、下模分别增加了上、下压料板,在成形过程中进行压料,从而防止拉延起皱。由于现有技术方案中,上、下压料板都采用弹性元件或氮气弹簧提供压力源,在开模时,模具打开的瞬间,下压料板弹起将拉延制件带变形,使零件不合格。为防止开模时下压料板的突然弹起使零件变形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方案经常采用在模具上设置延时装置来使下压料开模时延迟顶起,从而避免拉延制件变形问题的产生。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案实现下压料板的延时顶起:
第一种方案是利用气缸驱动的滑车实现下压料板的延时顶起。该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模具结构复杂,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滑车驱动气缸失效的情况,导致模具损坏,造成生产停线;2.由于该方案下压料板采用弹性元件驱动,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开模取件时,压料圈必须处于顶起状态,会使生产节拍降低;3.该方案增加了滑车、气缸等元件,使模具加工制造成本高,模具维护使用不便。
第二种方案是利用延时可控氮气弹簧实现下压料板的延时顶起。该方案存在以下缺陷:1.采用了延时氮气弹簧,它与普通氮气弹簧相比,结构复杂、价格较贵,结构内部不大的体积内要释放几百公斤甚至几吨的压力,且释放过程往复进行,导致其使用寿命往往很难与模具的寿命周期相匹配;2.在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当多个延时氮气弹簧着力点的布置不合理、遭遇不正常操作和极端工况时,延时氮气弹簧很容易损坏,造成自动化冲压流水线中断;3.在针对零件尺寸较大、材料抗拉强度较高、当需要使用延时氮气弹簧的场合时模具造价和维护成本往往居高不下。
因此,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生产节拍高的用于开口拉延的模具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开口拉延的单动多行程模具及操作方法,该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避免拉延取件时零件产生形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开口拉延的单动多行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上模本体凹模和下模本体凸模;
上压料板,所述上压料板设置在所述上模本体凹模的下方,所述上压料板与所述上模本体凹模之间通过氮气弹簧连接;
下压料板,所述下压料板与所述上压料板相对设置,所述下压料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凸模的上方,所述下模本体凸模的顶面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下压料板可在所述限位螺钉上往返移动,所述下压料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块;
外压料圈,所述外压料圈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本体凸模外沿,且,所述外压料圈设置在所述上模本体凹模的下方,所述外压料圈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缓冲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1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