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0496.6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3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运云;钟淳菲;陈啸天;方舒婷;侯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8F220/34;C08F220/18;G01N27/6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朱燕华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酵菌酸高 选择性 富集 固相微 萃取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固体基质;对固体基质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富含甲基丙烯酰氧基,获得表面改性固体基质;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作为功能单体,维生素A酸和(R)‑12‑羟基‑顺‑9‑十八烯酸作为模板分子,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在表面改性固体基质上进行分子印迹聚合反应,使固体基质表面附着对米酵菌酸具有高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涂层。本发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可对复杂食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高效萃取富集,富集系数可达上千倍,检出限可达μg/L水平。探针的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可作一次性使用,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和记忆效应,尤其适合用于食品安全快速分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Burkholderia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产生的长链脂肪酸类生物毒素,其可抑制细胞内线粒体上的腺嘌呤核苷酸位移酶(ANT)的活性,导致脑、心、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3.16mg/kg。米酵菌酸的结构稳定,常规食品加工过程中难以去除,人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可导致恶心、呕吐、精神不振,摄入1~1.5mg甚至可导致死亡。椰毒假单胞菌是环境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谷物、发酵米面制品、银耳等食品很易容易感染该致病菌,因此,误食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国内外近年来均有报道。因此,检测食品中的米酵菌酸非常必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测定米酵菌酸含量的常用方法,然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较为一般,这使得其对复杂样品中低含量米酵菌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不足。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广泛应用于检测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痕量米酵菌酸,通过采用串联质谱和高分辨质谱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度大大提升。尽管如此,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需要进行复杂、繁琐的样品前处理,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并且需要较长时间的色谱分离时间。随着对米酵菌酸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复杂食品样本中痕量米酵菌酸的直接、快速、高通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技术的出现,实现了首次在常压敞开条件下对固体表面上的痕量目标物进行直接离子化,成功的分析了不同固体表面上痕量目标物,常压敞开质谱(Ambient MS)技术由此诞生,并在往后的十多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质谱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常压敞开质谱泛指一系列在常压敞开条件下进行的、无需或仅需很少样品前处理的质谱技术,该技术具有原位、实时、直接、快速和高通量分析的优点。固相微萃取(SPME)与常压敞开质谱联用是复杂基体样品中的痕量化合物直接、快速、灵敏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将固相微萃取与常压敞开质谱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复杂基体样品中痕量化合物分析的灵敏度,并降低基体效应,实现了复杂体系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
基于以上技术优点,发展一种可直接用于复杂体系样品中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萃取、并可以实现常压敞开电喷雾质谱分析的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其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米酵菌酸高选择性富集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
(1)提供固体基质;
(2)对所述固体基质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富含甲基丙烯酰氧基,获得表面改性固体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CT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波浪影响的船舶吃水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