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80344.6 | 申请日: | 202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元福;赵春伟;刘洋;张佳卉;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散热器 高原 气压 性能 模拟 试验装置 | ||
1.一种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包括:低气压试验舱、抽真空系统、冷却风侧供给系统、热侧供给系统、制冷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低气压试验舱包括:试验舱、试验件安装台、环形风道;所述试验件安装台、环形风道均设置于试验舱内部;所述环形风道用于形成密闭的模拟风道,风冷散热器安装于试验件安装台上,风冷散热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模拟风道出风口和进风口相通,风冷散热器的迎风面对准模拟风道的进风口;在所述模拟风道的进出风口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组和调节阀;所述抽真空系统通过管路与低气压试验舱连接;工作过程中,通过启动真空泵组,同时打开真空泵组管路上的调节阀,从而对低气压试验舱内抽真空;
所述冷却风侧供给系统包括:风机、电机和节流装置,风机设置在模拟风道上,由电机直接驱动;通过调整风机风扇的转速或节流装置的开度,从而调整模拟风道内流经风冷散热器的风量大小;
所述热侧供给系统包括:电加热装置、泵、电机、节流阀门、管路,泵由电机直接驱动;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对风冷散热器热侧介质进行加热,所述泵用于对风冷散热器热侧介质的热量进行输运;所述热侧供给系统通过管路连接风冷散热器,管路上设置节流阀门;所述热侧供给系统通过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泵的转速或节流装置开度,从而实现对风冷散热器热侧介质的加热量、流量、温度的控制;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散热模块、冷却水泵、电机、节流阀门、管路,冷却水泵由电机直接驱动;所述制冷系统用于对流经风冷散热器后的热空气进行冷却;所述制冷系统通过调节冷却水泵的转速,来改变流经散热模块的冷却水流量,或调节冷却水温度,控制散热模块散热量,以降低流经风冷散热器后的热空气的温度;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模拟风道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压力信号、流量信号,从而获得在不同低气压环境参数条件下,风冷散热器部件准确的性能参数;
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包括电机、电加热装置在内的可调控部件,实现对温度信号、压力信号、流量信号参数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压试验舱设置为完全密闭,且设置为当内部压力小于外部大气压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压试验舱设置为与外界大气连通,为形成密闭空间,在试验舱、管路相关的连接部位处采用密封胶条实施防泄漏措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压试验舱内部与外部均包裹有隔热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压试验舱内的模拟风道上装有压力传感器,会实时显示舱内压力变化,通过调节阀门可对压舱内压力的调节,实现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部件准确的性能参数包括:换热性能曲线参数和阻力性能曲线参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散热器的迎风面风速范围在0~20m/s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舱内的环境温度控制范围在-43-50℃之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舱内的绝对压力控制范围在101kPa-48kPa之内,以模拟从海平面到5000m海拔高度的环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高原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能够方便测试空空中冷、水散热器、油散热器及各种复合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经模拟风道配套各个系统进行数据量化采集,将采集的各种数据经过集约处理,直观反应散热器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进风温度状态下的散热性能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03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