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4090.9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军;王立亚;张国卿;刘博龙;潘迪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B62D55/04;B60G17/015;B60G17/0195;B60W10/04;B60W10/20;B60W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廖祥文 |
地址: | 4100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外部 突发 状况 无人 应对 策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方法,包括获取实时环境信息;提取实时环境信息中外部突发状况的目标分类信息;基于目标分类信息,确定突发状况目标类型;基于确定结果和实时环境信息,控制三轴无人车调整车体状态和行驶状态;调整车体状态包括升降车轮胎压、切换车轮轮履结构及调节车辆底盘高度;调整行驶状态包括确定并切换转向模式、调整车辆机动模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系统。本方法可基于外部的实时环境信息,确定突发状况并根据危险类型进行车体状态和行驶状态调整,进而针对不同的突发状况进行调整,针对性强,提高了车辆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且响应速度快、应对成功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作战平台危险应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车辆作为未来无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地质等诸多领域,用于执行农作物浇灌、地形探勘、地质测绘、巡逻等野外任务。
无人车辆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稳定性、越野性、安全性等,具有很强的任务执行能力和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无人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人、野外生物、地形地貌等都会影响无人车辆的任务执行情况。
三轴无人车辆是具有三个车轴的无人车辆,包括前、中、后三个车轴共六个车轮,可以进行车辆底盘高度调节和轴距调节,部分三轴无人车辆的中间轴车轮还配置有轮履切换式车轮,具有更高的越野性和稳定性。
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现有三轴无人车辆大多利用快速机动躲避、规避或远离突发情况或区域,但由于车辆快速机动要考虑地形、速度、重心,及袭击速度、方向、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此类应对策略很难实现,基本只能用于平坦区域使用,无法适应野外各种环境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方法,该方法可进行车体状态调整和行驶状态调整,从而结合地形、车辆结构及突发状况目标类型等因素应对突发状况,具有响应速度快、针对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外部突发状况的三轴无人车应对策略方法,包括获取实时环境信息;提取实时环境信息中外部突发状况中的目标的目标分类信息;基于目标分类信息,确定突发状况类型;基于确定结果和实时环境信息,控制三轴无人车调整车体状态和行驶状态,其中,所述调整车体状态包括升降车轮胎压、切换车轮轮履结构及调节车辆底盘高度;所述调整行驶状态包括确定并切换转向模式、调整车辆机动模式。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实时环境信息至少包括三轴无人车的行驶环境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辆结构参数信息及外部环境光电信息。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外部突发状况通过智能识别评估方法确定,所述智能识别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实时环境信息,提取疑似突发状况中的目标的目标分类信息;基于目标分类信息,对疑似突发状况进行识别和危险程度评估;基于识别和危险程度评估结果,确定疑似突发状况是否属于外部突发状况。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目标分类信息至少包括外部突发状况中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及高度。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确定突发状况类型包括:确定疑似突发状况属于外部突发状况时,基于目标分类信息和危险程度评估,确定突发状况类型;所述突发状况类型至少包括远距离横向或斜横向突发状况、近距离横向或斜横向突发状况、垂直或近垂直上方突发状况、垂直或近垂直下方突发状况中的一种。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升降车轮胎压、切换车轮轮履结构包括:若路面是松软或泥泞路面,则三轴无人车的前轴和后轴车轮降低胎压,中间轴将车轮切换为履带式行走;若路面不是松软或泥泞路面,则三轴无人车的前轴和后轴车轮胎压不变保持正常,中间轴将车轮切换为轮式行走。
在该应对策略方法中,所述松软或泥泞路面的判断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4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