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3447.1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于奎刚;朱海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B23Q5/28;B23Q5/40;B23Q15/2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赵龙群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车门 柔性 定位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夹紧定位装置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底座、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其中,底座一侧并排设置有2个第一定位机构,底座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底座底端设置有2个第三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对轿车车门进行定位和夹紧。本发明通过定位系统的三自由度调整,实现不同结构和不同尺寸轿车车门的定位和夹紧,代替了传统的专用夹具和组合式夹具,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降低设备占用空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夹紧定位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轿车车门是汽车车身重要的组成部件,是整车造型多样化非常重要的体现。其制造质量不仅关系到整车造型设计的实现,还因为车门与车身门框配合,车门质量决定了整车外部配合质量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噪声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对轿车车门进行制造质量检测是必要的。检测时,车门首先需要进行夹具定位,当前采用的定位夹具一般为专用或者组合式柔性夹具,存在的缺点是:1)使用专用夹具使得在新产品开发时对不同车型均要开发对应的夹具装备,造成开发成本高;2)组合式柔性夹具通常为手工组合,效率低,而且定位精度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文件CN110815142A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装配夹具,包括夹具机体模组、驱动模组、定位夹紧模组和控制器;夹具机体模组包括机架模组和框架模组,机架模组中分度机构能实现框架模组的周转运动,机架模组主体采用倒“T”形结构,框架模组主体采用“中”形结构,提高装配夹具操作过程稳定性。驱动模组采用伺服电机进行控制,可以精确控制汽车车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量,同时调整驱动模组中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之间的安装角度,实现车门的任意二维方向往复移动。该夹具是为保证车门装配时车门与车身侧围间配合要求而开发的针对汽车车门的柔性化调整装备,但该夹具在对车门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时,采用的驱动模组是对定位和夹紧后的车门进行整体位置调整,不能实现车门单一定位机构位置的任意调整,难以适用于不同结构和尺寸的车门检测中的定位和夹紧。
为此,开发工作高效快捷、具有高定位精度、高度自动控制的柔性夹具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代替传统的专用夹具和组合式夹具,适用于多种不同车型结构类似的车门检测,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降低设备占用空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通过定位系统的三自由度调整,实现不同结构和不同尺寸轿车车门的定位和夹紧,代替了传统的专用夹具和组合式夹具,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降低设备占用空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轿车车门柔性定位系统,包括底座、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其中,
底座一侧并排设置有2个第一定位机构,底座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底座底端设置有2个第三定位机构,通过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对轿车车门进行定位和夹紧。
优选的,底座为L型板,既方便固定于地面,又方便竖向安装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三定位机构。
优选的,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油缸A、移动底座、电机A、丝杠A和油缸B,移动底座为C型板,移动底座底端设置下导轨槽,底座上设置有导轨,移动底座通过下导轨槽和导轨连接至底座,移动底座一侧连接有油缸A,油缸A设置于底座上,丝杠A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移动底座内,丝杠A一端连接有电机A,丝杠A上设置有丝杠螺母A,丝杠螺母A上设置有油缸B,油缸B连接有真空定位块。
进一步优选的,移动底座上设置有上导轨,丝杠螺母A沿上导轨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