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2708.8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宇;李星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2 | 分类号: | G06F12/02;G06F12/12;G06N3/047;G06N3/048;G06N3/0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黄凤茹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强化 学习 内存 地址 映射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建立基于地址映射矩阵BIM交换的强化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策略梯度的方法有效地训练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对不同的程序自动找到内存地址映射。采用本发明提供方法,可以对不同的程序自动找到最合适的映射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方法不能根据不同的程序自动做出调整,且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经验来设计,不能达到自动的效果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存地址的映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可根据不同应用特点使用不同的内存地址映射,提高访存的性能。
背景技术
软件程序中使用的地址为逻辑地址,而访问内存时实际需要的地址则为物理地址。因此,当程序用逻辑地址访问内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映射关系,将逻辑地址先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一步地址转换操作是由内存控制器完成的,即程序运行时将需要访问的逻辑地址发到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根据一定的映射关系将它转换成物理地址,然后用物理地址访问内存。
内存控制器采用不同的地址映射策略会对访存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原因与内存的组织结构有关。内存被组织为很多个bank,bank之间是可以并行工作的,每个bank有很多行(row),每行有很多列(column)。如果内存访问都被映射到了少量的几个bank内的物理地址,则其他本来可以并行工作的bank就没有被充分利用,自然会导致性能的下降。而如果对于同一个bank的访问经常需要跨不同的行,则行与行之间的切换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开销。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如何进行恰当的地址映射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有的地址映射方法基本都是根据经验设计的,缺乏根据当前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的能力。例如,Xilinx memory interface generator(mig,https://www.xilinx.com/products/intellectual-proper ty/mig.html)中提供的BRC(Bank-Row-Column)的内存地址映射方式是固定将逻辑地址的高位映射到物理地址的bank ID,低位映射到物理地址的column ID,中间的位映射到物理地址的row ID;Row-Bank-Column则固定将逻辑地址的高中低位分别映射到物理地址的row ID,bank ID,column ID。这样固定的映射方法对于某些程序可能比较高效,但对于另一些程序则效果不佳,不能自动抓住程序的特点定制地址映射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通过新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使得对于给定的程序,可通过强化学习自动找到合适的地址映射方法。
为了便于说明,本文约定:“BIM”(binary invertible matrix)表示用于地址映射的矩阵,即内存的物理地址(向量)=BIM(内存地址映射矩阵)*内存逻辑地址(向量)。
本发明的核心是: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地址映射方法,通过强化学习自动找到合适的地址映射。采用本发明提供方法,采用基于BIM的交换建立模型,并使用策略梯度的方法有效地训练模型,可以对不同的程序自动找到最合适的映射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方法不能根据不同的程序自动做出调整,且需要依靠专业人士的经验来设计,不能达到自动的效果的不足。对于给定的程序,首先初始化地址映射矩阵BIM,随机初始化用于强化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之后,每次将BIM输入该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会选择BIM的两行进行交换,用交换后的BIM运行该程序,和交换前的性能进行比较。如果使用交换后的BIM运行的性能更好,则用交换后的BIM替换之前的BIM。此外,每次交换后都使用策略梯度(policygradient)的方法更新神经网络模型。多次重复交换BIM的两行运行程序的迭代过程,直到性能收敛或达到指定的迭代次数,就得到了合适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内存地址映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内存地址映射神经网络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