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避震调节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2661.5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0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杰;卜启铭;林志强;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60G17/005 | 分类号: | B60G17/005;B60G17/015;B60G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笑雨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避震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辆避震调节装置及车辆,该车辆避震调节装置包括车架、避震、下摆臂和调节机构,避震的一端与车架固接,另一端与下摆臂铰接,下摆臂可沿避震的长度方向摆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滑动件和锁止件,滑动件沿车架的长度方向与车架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驱动滑动件沿车架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动件沿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U形槽,锁止件具有使滑动件在任意一个U形槽内滑动的第一状态和在指定一个U形槽内滑动的第二状态,下摆臂设置有滑动斜面,滑动件沿滑动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滑动斜面相对滑动。该装置可以快速调节避震的硬度,进而使驾驶者体验到最合理的驾驶感受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震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避震调节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由于路面情况比较复杂,交通工具在行进间会随着路面颠簸而不断上下震动,在此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内部零组件的毁损,也会造成人体的不适及受伤。因此,会通过装设避震器来吸收、缓冲刹车或行经凹凸路面时,因上下振动时所产生的冲力,所以在平整道路上,可以将避震调整的适当硬一些,可以使测量具有更好的操控性能,在山地不平的路面上,可以将避震调整的软些,该设置可以增加避震对车身振动的吸收。
但当前的避震大多无法调节避震的软硬,只能通过更换避震弹簧来实现避震软硬的调节,进而使驾驶者无法体验到最合理的驾驶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避震调节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当前的避震大多无法调节避震的软硬,只能通过更换避震弹簧来实现避震软硬的调节,进而使驾驶者无法体验到最合理的驾驶感受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避震调节装置,该车辆避震调节装置包括:车架、避震、下摆臂和调节机构,所述避震的一端与所述车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铰接,所述下摆臂可沿避震的长度方向摆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滑动件和锁止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U形槽,所述锁止件具有使所述滑动件在任意一个所述U形槽内滑动的第一状态和在指定一个所述U形槽内滑动的第二状态,所述下摆臂设置有滑动斜面,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动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滑动斜面相对滑动。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板和滚轮,所述滑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滑动斜面抵接。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板沿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车架沿所述滑动板的滑动方向设置有腰形柱,所述腰形柱穿设于所述腰形孔,螺栓与所述腰形柱的自由端螺接且限制所述滑动板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腰形柱滑动配合。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器为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臂与所述滑动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滑动板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滑动。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止件包括杠杆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杠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杠杆的中间部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杠杆运动且使所述限位凸块选择性的伸入任意一个所述U形槽或从所述U形槽内缩回,所述限位凸块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U形槽沿所述车架长度方向的尺寸。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器为伸缩电机。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辆避震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多个扫描雷达,所述控制器均与多个所述扫描雷达、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连接,多个所述扫描雷达将地面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工作。
作为车辆避震调节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斜面包括支架和斜板,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下摆臂固接,所述支架另一端与所述斜板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