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选育空间诱变矮杆和低镉积累水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1430.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卢卫红;曾德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王新雨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选育 空间 诱变 积累 水稻 方法 | ||
一种快速选育空间诱变矮杆和低镉积累水稻的方法,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对水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得到SP0代种子;种植收获主穗种子得到SP1代,种植SP1代种子得到SP2代,在其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1的突变株连续严格自交到SP5代;根据目标性状2设计查找目标基因OsHMA3;根据目标性状2基因序列设计用于qRT‑PCR检测的引物;将具有目标性状2的水稻突变株在三叶期移栽种植;严格自交到SP7代,获得稳定遗传且满足目标性状的单株。本发明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种植进行空间诱变,使得种子通过空间辐射和微重力下过产生高频、有益的突变,这减少了耗费在挑选不符合目标性状变异株上的时间,也避免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不安全因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选育空间诱变矮杆和低镉积累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最早的航天搭载及其空间诱变实验是在1987年8月5日发射第9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的时候。我国科学家首次筛选水稻、小麦、番茄、青椒等作物种子及其它生物材料,借助第九颗返回式卫星开展航天搭载及其空间诱变实验的有益尝试,这也成为了我国航天工程育种事业的开端。水稻在自然界中的变异频率是20万分之一,航天搭载空间诱变处理后的水稻变异频率达到了百分之几左右,且变异幅度显著。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性状的变异水平,是地面物理辐射放射处理的十倍以上,经空间诱变后产生的性状变异幅度之大在自然界中是难获得的。但是,空间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育种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目标性状的育种方式受到人们的关注。
镉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也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长期接触镉会导致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快速工业化导致土壤污染的程度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镉污染是威胁中国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与其它作物相比,水稻往往会积累更多的Cd,是以大米为主食人群膳食摄入Cd的主要来源。因此,在依赖大米为主食的亚洲人群中,食用受镉污染的大米带来的健康风险尤其受到关注。显然控制稻米中镉的吸收和积累,来降低以稻米为主的饮食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非常重要。开发具有低镉积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来减少镉进入人体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目前通过基因编辑等转基因技术来定向选育具有低镉积累的水稻新品种由于其安全性备受争议,采用一种安全的育种方法来培育低镉积累水稻新品种是十分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育种速度慢、育种方法不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选育空间诱变矮杆和低镉积累水稻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选育空间诱变矮杆和低镉积累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水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得到SP0代种子;
(2)回收的SP0代种子进行种植,收获主穗种子得到SP1代,种植SP1代种子得到SP2代,在SP2代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1的突变株连续严格自交到SP5代;
(3)根据目标性状2设计在GeneBank数据库中查找目标基因,所述目标基因为OsHMA3,基因符号为:LOC4342783;该步骤中,通过对(2)得到的SP5代的水稻进行基因检测,查找到具有目标形状2的基因(低镉含量);
(4)根据目标性状2基因序列设计用于qRT-PCR检测的引物,正向引物为:GCAAGTCAAGCCACCCAATG,反向引物为:ACGCCCTTGATCATCTCACC;
(5)将具有目标性状2的水稻突变株在三叶期移栽至具有镉污染背景的大田中进行种植;
(6)进一步严格自交,到SP7代,获得稳定遗传且满足目标性状的单株。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水稻种子为东农416。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空间诱变处理为空间环境,水稻所搭载卫星为实践十号返回时卫星,在轨飞行10~2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1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