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6433.0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汪勇;谢小冬;仇超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D9/007 | 分类号: | A23D9/007;A23D9/04;C12P7/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华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专用 油脂 基料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轻工油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将楂鱼油进行分提;对分提得到的楂鱼油软酯进行酶法酯交换催化改性工艺。本发明制得的油脂在20‑35℃的固体脂肪含量得到显著提升,延展性增强,同时同质多晶以β晶型为主,避免了非β晶型油脂在储藏过程中因结晶转换导致的质构变化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轻工食品油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食品专用油脂的理想晶型是细腻均匀的β′晶型,β′晶型的油脂基料的塑性和延展性最好。但是β′晶型油脂基料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向β晶型的转化,一旦产生由β′向β晶型的转换,像动物油脂将出现“起砂”,巧克力出现“起霜”,油基在储藏中硬度增加(后硬),延展操作时出现易碎断裂现象。因此,这就对无论是基料油的选择,改性的技术,急冷捏合条件的摸索,熟化储藏技术的选择都提出了挑战。
楂鱼油是由楂鱼屠宰后,将不含脏器的组织经压榨、精炼等工艺而制成的油脂。经过油脂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和甘油酯组成的分提产物。目前,楂鱼油的产能约为10万吨/年,最大产能预计可达到20万吨/年。楂鱼油作为一种动物油脂,具有其特殊的感官特性及理化特性,能够满足调味品、速冻食品、烘焙塑性脂肪等产品要求。同时,也能够作为清真油脂替代猪油应用于传统食品加工。在动物油脂供应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楂鱼油是良好的补充品。但直接将楂鱼油作为食品专用油脂时其操作特性不好,且也会出现储藏期间硬度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食品专用油脂中β′晶型转换导致的产品质构变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产品延展性,同时稳定在β晶型的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得到一种稳定在β晶型,同时产物的延展性得到提高的油脂基料,本发明以楂鱼油分提物为原料,采用适度的酶法酯交换工艺,控制酯交换过程的酰基迁移程度,得到适度酯交换楂鱼油,该油脂经过酯交换后,结晶速率显著提高,固体脂肪含量(SFC)曲线更加平缓,延展性增强,同时无需调温,结晶就强烈稳定在β晶型,因此没有晶型转换带来的硬度和质构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楂鱼油进行分提,得到楂鱼油软酯和楂鱼油硬脂;
(2)将楂鱼油软酯进行酶法催化酯交换得到酯交换油脂,得到所述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
步骤(1)所述楂鱼油为楂鱼去除内脏后的部分,经水煮和压榨得到的碘值为60-70(I g/100g)的油脂。
步骤(1)所述的分提为溶剂分提或者物理分提;得到的楂鱼油软酯在10℃固体脂肪含量30-40%,碘值为70-75(I g/100g)。
步骤(1)所述的分提具体步骤为:将楂鱼油融化,之后加入正己烷溶解,之后在20-24℃水浴条件下搅拌浸渍90-120min待固体物质析出,搅拌转速100-200转/min;搅拌浸渍完成后进行抽滤,分出固体部分与液体部分;将液体部分去除溶剂得到楂鱼油软酯。
步骤(2)中所述酶法催化酯交换,所述的酶为sn-1,3特异性脂肪酶,优选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或Lipozyme RM IM;酶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3~5%,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60~70℃,反应的时间为30~60min。
步骤(2)中所述酶法催化酯交换,酶添加量为底物质量的5%,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为70℃,反应的时间为30min。
步骤(2)中所述酶法催化酯交换,控制酯交换率为80~90%,酰基迁移率40~45%,产物中1,3棕榈酰-2-油酰甘油三酯(PPO):1,2棕榈酰-3-油酰甘油三酯(POP)=1.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6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