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6233.5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牛军;魏群雄;和仕超;马杰;王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B60L53/22;E05F15/63;E05B83/28;E05B8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口盖 驱动 结构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及车辆,包括口盖主体、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口盖主体包括固定部与移动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与所述移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通过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部相对转动设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辅助杆配合限定所述移动部沿预设轨迹移动。本发明的驱动杆与辅助杆配合能够驱动充电口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兼顾轻量化与稳定性,并且锁止机构能够将其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状态,防止意外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充电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充电是新能源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充电口位置又影响着充电的便利性,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口以及与充电口配套设置的充电口盖一般设置在翼子板处;然而,现有技术的充电口盖一般都没有配备独立的锁止机构,以致于在关闭状态时可能会意外开启,污染充电口,并且从运动形式角度、结构尺寸角度、成本角度以及可靠性角度综合考虑,并没有能够均衡以上各方面优点的充电口盖;例如,一种单轴旋转式充电口盖,开启时仅依靠旋转即可打开,但这种运动十分常见,并不新颖,并且单轴的稳固性远远弱于传统充电口盖,感知刚度差;另外一种内滑式充电口盖,充电口盖开启时能够向上内滑进翼子板内部,运动形式新颖,但成本高,重量大,甚至达到2.5kg;现有技术还具有一种传统四连杆驱动的充电口盖,能够驱动四根连杆带动充电口盖上下移动实现开闭,但这种运动形式较为传统,并且尺寸较大(例如,175mm×335mm),难以在常规翼子板上布置。
因此,需要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能够使得充电口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兼顾轻量化与稳定性,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及车辆,能够驱动充电口盖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兼顾轻量化与稳定性,并且在关闭时能够可靠地保持在关闭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口盖驱动结构,包括口盖主体、驱动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口盖主体移动;
所述口盖主体包括固定部与移动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通过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部相对转动设置,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辅助杆配合限定所述移动部沿预设轨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固定部相对固定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设置于所述移动部的内表面,所述稳定杆还与所述辅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内表面设置多个连接部,所述稳定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竖直设置,所述稳定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移动部最大高度的1/3。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口盖驱动结构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往复移动用于限定所述口盖主体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包括杆部与至少一个锁止部,所述锁止部沿所述杆部的周向方向突出所述杆部;所述锁止件能够沿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锁止部用于与所述驱动杆和/或所述移动部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和/或所述移动部上设置锁止孔,所述锁止孔与所述锁止部一一对应配合用于锁定所述口盖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62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