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34334.9 | 申请日: | 2021-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侯祖锋;赵瑞锋;林敏洪;卢建刚;刘溪桥;翁凯鹏;李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G06F3/0481 | 分类号: | G06F3/0481;G06F3/048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明莉 |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定义 技术 电网 监控 系统 设备 元件 定义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用于形成在不同电力属性的运行参数下显示不同状态的设备元件图模,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操作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与目标电力设备对应的第一图标;获取用于设定所述第一图标对应目标电力设备的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的第二操作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通过多态技术形成所述设备元件图模。所述方法能够将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以图标形式在监控平台上展示,并将电力设备的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与图标相关联,而且通过多态技术还可以显示同一电力设备的不同运行状态,方便工作人员查询电力设备的状态信息,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为了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电力网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力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着电力网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往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量巨大、任务繁重。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合理、有效地制定电力设备的检修计划,必须充分掌握电力设备的各种信息,包括基本参数、运行参数、检修记录及缺陷记录等。
目前,普遍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后台数据库中的电力网属性参数的维度对电力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查询,因此,当需要对某一电力设备进行维护时,需要查询大量的运行参数,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由此导致时间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很高,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日渐复杂的电力网的日常维护工作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解决电力设备检修维护时需要查询大量运行参数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用于形成在不同电力属性的运行参数下显示不同状态的设备元件图模,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操作指令;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生成与目标电力设备对应的第一图标;
获取用于设定所述第一图标对应目标电力设备的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的第二操作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通过多态技术形成所述设备元件图模。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定义多态技术的电网监控系统设备元件图模定义方法中,通过将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以图标形式在监控平台上展示,并将电力设备的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与图标相关联,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点击电力设备的对应图标查询到电力设备的各种电力信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通过多态技术还可以显示同一电力设备的不同运行状态,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查询工作,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于设定所述第一图标对应目标电力设备的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的第二操作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二操作指令通过多态技术形成所述设备元件图模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操作指令,生成与所述第一图标对应的电力属性参数的输入界面;
基于所述输入界面获取电力属性参数的信息;
获取用于确定电力属性参数的第三操作指令;
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指令,基于确定的电力属性参数通过多态技术形成所述设备元件图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生成的输入界面为默认的电力属性参数的输入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包括颜色;所述电力属性的参数信息包括第一功率阈值和第二功率阈值,所述第二功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功率阈值;所述基于确定的电力属性参数通过多态技术形成所述设备元件图模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4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