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制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8280.5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晶;武静怡;陈鹏;刘雅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K9/08;A61P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内皮 生长因子 制备 治疗 青光眼 制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制品中的应用,通过结膜下注射VEGF‑C生长因子来增加结膜淋巴管生成,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将VEGF‑C生长因子注射入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结膜下,显示VEGF‑C生长因子在改善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滤过手术后注射药物中添加VEGF‑C生长因子,从而达到改善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眼病治疗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制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据统计,2013年全世界40-80岁的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为3.54%约6426万人,预计到2020年及2040年分别达到7602万人及11182万人,其中约有60%为亚洲青光眼患者。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我国非选择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最高为0.52%,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06%和0.02%。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增加,在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可达1.37%。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为降低病理性升高的眼内压(IOP),青光眼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其中,青光眼手术需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以达到降眼压的作用;因此,手术后恢复结膜滤过功能就成为青光眼治疗手术的术后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制备治疗青光眼的制品中的应用,通过结膜下注射VEGF-C生长因子来增加结膜淋巴管生成,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首先提供VEGF-C生长因子的一种用途,是在制备用于改善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的制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制品,为注射用液体蛋白制剂;
所述的注射用液体蛋白制剂,是将VEGF-C溶解于中性缓冲液中制备的;
所述的液体蛋白制剂中VEGF-C的浓度为10-50μg/μl;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改善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的制品,所述的制品中包含有药理有效浓度的VEGF-C。
本发明将VEGF-C生长因子注射入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结膜下,显示VEGF-C生长因子在改善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滤过手术后注射药物中添加VEGF-C生长因子,从而达到改善滤过手术后结膜淋巴引流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结膜免疫荧光结果图,其中A-H为淋巴管相关标记位点Podoplanin、LYVE-1染色结果,可见Podoplanin染色结果与LYVE-1染色结果基本重合;I-L为淋巴管相关标记位点LYVE-1与血管相关标记位点CD31染色结果,可见淋巴管相关标记位点LYVE-1与血管相关标记位点CD31染色结果基本不重合。
图2:VEGF-C生长因子注射入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结膜淋巴管标记位点(Podoplanin、LYVE-1)蛋白质水平变化图:VEGF-C生长因子处理组的淋巴管标记位点Podoplanin、LYVE-1蛋白质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右侧为灰度分析的结果,n=2,P值由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得出,*:P0.05,**:P0.01,误差线为标准差。
图3为VEGF-C生长因子注射入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结膜淋巴管标记位点(Podoplanin、LYVE-1)mRNA水平变化图,VEGF-C生长因子处理组的淋巴管标记位点Podoplanin、LYVE-1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P值由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得出,*:P0.05,**:P0.01,误差线为标准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8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