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L-异亮氨酸的蛋白肽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22462.1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庆阳;李志华;张宁;熊海波;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06 | 分类号: | C12P13/06;C12N1/20;C12P21/06;C07K1/14;A23K50/30;A23K20/147;A23K20/142;A23K10/12;C12R1/1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异亮氨酸 蛋白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L‑异亮氨酸的蛋白肽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酵与提取两个部分;步骤如下:(1)L‑异亮氨酸真空蒸发循环发酵;(2)发酵液发酵热灭活;(3)复合蛋白酶超声酶解;(4)减压浓缩;(5)益生菌调配;(6)喷雾干燥;通过采用真空脱氨循环发酵技术,在发酵中期对发酵液进行真空蒸发,去除大部分的NH4+,提高L‑异亮氨酸产量;本发明通过发酵方法生产富含L‑异亮氨酸复合蛋白肽,不仅解决了发酵发酵废液的污染问题,同时提高了发酵产品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基酸及蛋白肽发酵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富含L-异亮氨酸的蛋白肽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谷物和豆类为主的饲料制品被大量消耗,人畜争粮的现象和蛋白原料短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猪饲料中既要添加豆粕和鱼粉为主的精料,又要添加各种营养添加剂,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猪对这类日粮中氮的利用率较低,不被消化吸收的氮排泄到粪中,而消化吸收后不被生产利用的氮主要以尿氮的形式被排泄掉,这既是对蛋白原料的浪费,同时也增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近年来,在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已经被广泛采用。一般在谷物和豆粕为主的植物性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而额外添加必需氨基酸可以大大节省蛋白质用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动物的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动植物原料中的氨基酸主要以蛋白质或肽的形式存在,猪利用动植物原料中的氨基酸需要通过动物分泌的消化酶或添加的外源消化酶将大分子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才可以利用。而动植物源性的氨基酸的利用效率受本身的组成特性和动物消化酶的限制,消化利用率差异很大。虽然合成氨基酸不受此限制,但是合成氨基酸多为消旋型,动物机体只能利用L型氨基酸,也降低了氨基酸的利用率。
中国是主要的氨基酸生产国,目前,国内外大批量生产L-异亮氨酸均采用微生物发酵法。但随着玉米及谷物类原材料走低,原材料深加工行业利好,厂家数量激增,氨基酸行业产能过剩,氨基酸产品的多样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饲料中添加必需氨基酸被看好。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氨基酸上游涉及发酵产业,下游供应饲料养殖,但饲料中氨基酸添加量不足1%,氨基酸在饲料行业的应用远远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饲用氨基酸主要有L-赖氨酸、L-蛋氨酸、L-苏氨酸和L-色氨酸等,其他氨基酸也有待开发。杨孝武报道了将L-赖氨酸加入到肉鸡饲料中(专利号CN110313554 A),促进肉鸡生长、改善鸡肉风味、提高日增重的作用,且抗病能力强。孙继安报道了一种饲料用苏氨酸螯合碘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9793104A),对动物有促进生长、提高免疫机能,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马慧报道了一种奶牛用色氨酸饲料制造方法(CN107568466A),提高了奶牛牛乳褪黑激素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富含L-异亮氨酸的蛋白肽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富含L-异亮氨酸的蛋白肽的生产方法,包括真空蒸发循环发酵培养、发酵液菌体灭活、发酵液酶解、浓缩以及喷雾干燥,具体步骤如下:
(1)L-异亮氨酸真空蒸发循环发酵
活化培养:从-80℃冰箱中取出保菌管,取两环异亮氨酸生产菌菌液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箱中32℃活化培养24h,再取两环生长良好的活化菌接种到茄形瓶斜面培养基上,接两个,培养活化24h;
种子培养:用200ml无菌水洗茄形瓶,将菌液全部接种到5L发酵罐中进行种子培养,培养条件为32℃,维持pH6.7-7.0,其他条件不变,种子液培养至OD600nm15-25时,接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未经乐康珍泰(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22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