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况稳定的电动汽车配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3922.6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0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3;H01M10/653;H01M10/6556;H01M10/6568;H01M50/213;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杜梦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况 稳定 电动汽车 配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况稳定的电动汽车配电系统,包括电池安装架和呈矩阵形设置在电池安装架上的若干个电池单元;所述安装筒包括内接触膜和外接触膜,与所述安装筒对应的单元架内表面设置有连接边,所述外接触膜的上下两端均粘附在连接边上,并与连接边构成密封配合;所述内接触膜包括与电池单元上下两端的外径相配合的两个定位环,和设置在定位环之间的内外多层薄膜片。本发明能够自动平衡冷却通道前段和后段的散热效率,缩小各电池单元的散热效果差异,使所有电池单元的温度趋于一致,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各种复杂的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况稳定的电动汽车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系统(狭义的说也就是电池系统)是电动车的核心功能部件,其使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终端使用体验。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施放大量的热量,为了维持配电系统供电的稳定性,无论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充电过程中,都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散热,以确保其热稳定性。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由于风冷散热方式具有空气载热能力差、散热速度慢、温度控制响应速度慢等缺陷,近年来液冷散热成为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
液冷散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冷却液吸收电池热量,再利用循环系统将冷却液的热量转移至外界的方式,目前主流的液冷流道结构包括两种:1、折返式流道,也就是通过流道的迂回布置,使其依次经过各电池单元,与电池单元进行热交换,其具有布局方便、结构紧凑的优点;2、多支路对流式流道,也就是通过多条支路,利用多条支路分别经过对应的若干电池单元,与电池单元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散热效率更高;
但采用上述两种流道进行液冷散热时,均存在一个问题,冷却液随着散热行程的延续,其温度必然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冷却液在前段和后段温度差异较大,导致对应的电池单元的散热不均衡,进而各电池单元的温度不同,这会影响配电系统的总体应用。当然,从理论上将,为每一个电池单元配备独立的一个散热支路或设施独立的半导体散热件,是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但现实情况是,一个配电系统对应的电池单元数量极大,少则几十上百,多则成百上千。显然,若为每一个电池单元均配备独立的散热控制部件,极为不现实。
为此,如何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流道前段和后段对应的电池单元的散热均衡控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适应温度平衡的工况稳定的电动汽车配电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况稳定的电动汽车配电系统,包括电池安装架和呈矩阵形设置在电池安装架上的若干个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安装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立式布置的、呈扁平长方体状的、空心的单元架,所述单元架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端口,单元架的连接端口之间通过弯头连通,以使整个电池安装架内形成迂回的冷却通道;每一个所述单元架上均沿单元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竖向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贯穿单元架的上下表面,且所述电池单元设置在安装筒内;
所述安装筒包括内接触膜和外接触膜,与所述安装筒对应的单元架内表面设置有连接边,所述外接触膜的上下两端均粘附在连接边上,并与连接边构成密封配合;所述内接触膜包括与电池单元上下两端的外径相配合的两个定位环,和设置在定位环之间的内外多层薄膜片;位于上方的定位环底部的边沿和位于下方的定位环顶部的边沿均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薄膜片的上下两端卡设在连接槽内;所述定位环外端的表面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连接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薄膜片的表面还设置有横向的、凸出的微型棱线。
优选的,与所述安装筒相对的单元架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台,所述定位环的截面呈L形,并搭靠在定位台上。
优选的,所述外接触膜和内接触膜的薄膜片均采用导热硅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39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