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刀具与切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00862.2 | 申请日: | 202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岳锋;张建强;郭宏颖;宋军;李俊杰;杨冬;郝青华;付铭;李志俊;段爱平;冀晓燕;吕智;刘耀;李剑锋;赵晓波;关伟;张汉夫;李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6 | 分类号: | B23C5/16;B23C5/28;B23Q15/013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瑞东 |
地址: | 014032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合金 材料 切削 刀具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刀具和切削工艺,该切削刀具包括刀体和多个刀片;刀体2外周上设置有多个排屑槽5,排屑槽5为右旋螺旋槽,且多个排屑槽5的螺旋角大小不同,多个刀片分别固定在多个排屑槽5上,每个排屑槽5上的多个刀片是均匀分布,相邻2个排屑槽5上刀片错开排列,排屑槽上的每一个刀片的切削刃处都设置有内冷孔4,刀体中心孔为主内冷孔7,主内冷孔7与所有内冷孔4连通。切削工艺中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均采用摆线铣加顺铣的顺铣路径。本发明实现了钛合金材料最大限度去除余量的高效加工方法,提高加工效率;避免采用微量铣削方式,切削温度超过600℃时,容易引起钛合金切屑自燃的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金属材料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刀具与切削工艺。
背景技术
钛合金被视为“全能金属”,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热稳定性等特性,是高机动性装备,轻量化制造的优选材料之一。但钛合金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比较差,加工效率低,属于难加工材料。
钛合金工艺通常采用“端铣”和“侧铣”。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具有刀屑接触长度短、导热性差、化学亲和力大、弹性模量小等特点。传统的铣削方法:(1)采用外冷式钨钛钴类(YT)硬质合金铣削刀具,存在冷却不充分,刀具磨损快等不足;(2)采用传统的“端铣”、“侧铣”等小背吃刀量铣削,切削速度一般小于20m/min,加工效率极低,尤其不利于工件去除大余量粗加工。(3)为满足材料去除率,靠增大刀具啮合角,导致刀具与工件的接触时间长,切削温度升高,刀具使用寿命变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刀具与切削工艺,实现了钛合金材料最大限度去除余量的高效加工方法,提高加工效率;避免采用微量铣削方式,切削温度超过600℃时,容易引起钛合金切屑自燃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刀具包括刀体和多个刀片;
刀体2外周上设置有多个排屑槽5,排屑槽5为右旋螺旋槽,且多个排屑槽5的螺旋角大小不同,多个刀片分别固定在多个排屑槽5上,每个排屑槽5上的多个刀片是均匀分布,相邻2个排屑槽5上刀片错开排列,排屑槽上的每一个刀片的切削刃处都设置有内冷孔4,刀体中心孔为主内冷孔7,主内冷孔7与所有内冷孔4连通。
所述刀片的参数如下:前角选γ0=5°~15°;后角α0≥15°;主偏角,粗加工时Kr≤45°,精加工时Kr>75°;刃倾角,粗加工时,λs=-10°~-5°,精加工时,λs=0°~3°;刀尖圆弧半径取rε=0.4~1.2mm。
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的一种钛合金材料切削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工艺准备
采用的数控加工机床具有内冷功能,数控加工机床的操作系统具备执行摆线铣+顺铣NC程序能力,机床具有丝杠螺母间隙调整功能,冷却润滑介质为含S、P和Cl的乳化液或添加极压添加剂的水溶液;
第二步,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依次为试加工、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均采用摆线铣加顺铣的顺铣路径。
第1步,试加工运行步骤为,模拟NC加工程序及走刀轨迹,先使用较低的切削速度Vc,逐步调整到最佳25~80m/min,开冷却介质,走刀加工;然后测试能力指数CPK≥1.33、切削功率Pc≥80%Po(机床功率)、金属去除率Q最大。
第2步,正式执行加工程序指令,依次进行粗加工摆线铣粗、加工顺铣、半精加工摆线铣、半精加工顺铣和精加工;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切削参数为:切削速度Vc=25~80m/min,fz=0.2~0.6mm/r,
第三步,在线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00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