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4706.X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军;常桂华;唐建平;李学慧;梁荣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B22F1/17;C22C33/06;C22C38/0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周长星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锰铁 合金粉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工艺步骤包括:备料、熔炼、浇铸、加热、快冷、破碎打磨,破碎打磨后浸渍、包装;其中的浸渍工艺为:破碎打磨后的铝锰铁合金块体浸入到铝液当中,使其表面均匀包裹铝液,对其进行风冷,铝液凝固收缩形成金属铝薄膜,将铝锰铁合金块体包裹在其内部,金属铝薄膜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钝化膜隔绝铝锰铁合金块体与外界接触。采用本方法生产的铝锰铁合金不受存放环境影响,即便是在潮湿高温的夏季也能使合金长时间存放不粉化,便于合金物料管理。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提高铝锰铁合金的收得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脱氧用合金化铁合金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以及LF炉精炼过程中都需要对钢液进行脱氧及合金化处理,为了提高脱氧合金化效果,目前常使用复合式脱氧剂,其中铝锰铁合金就是这种复合合金之一。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铝锰铁合金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长期存放极其容易发生粉化现象,这给使用及运输带来诸多问题。因为粉化后的铁合金在使用过程中,会有部分滞留在渣层中,不能对钢液进行脱氧或者合金化,降低了合金收得率。另外,合金粉化后,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甚至容易发生爆炸。对铝锰铁合金的存放时间及环境要求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无疑增加了工序成本。
专利200610160721.4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公开了在生产复合合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此种复合合金所需原料中致使该复合合金在遇高温、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粉化的杂质元素碳的进入量,并在合金浇注过程中对已浇注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减少该杂质元素与复合合金中的A1元素化合生成造成粉化的化合物的数量,进而杜绝此种复合合金粉化现象的发生。采用此种方法难度非常大,众所周知铁合金生产过程中,焦炭是其主要原料,通过控制杂质元素碳的进入量很难实现。此外,原料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P,铁合金在高温液态凝固过程中会与合金中的Al生成AlP相,在常温下合金中的AlP相会与空气中水气发生水解反应,其反应如下:
2AlP+H2O=PH3↑+Al2O3
反应生成的PH3气体,会加剧体积膨胀,同时生成的Al2O3也会降低合金强度,最终导致合金粉化。
专利20091002064.1一种铝锰铁合金的生产方法,公开了采用混包法将铝水、铁水、锰铁、钦铁等原材料分别熔化,然后按照成分要求进行混合。这种生产产品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脱氧合金的粘炉问题,但解决粉化的问题效果并不理想。
专利201210552597.1一种铝锰铁复合脱氧合金防止粉化及粘炉的方法,公开了按质量比配制铝锭、锰片、钛铁、废钢,将冶炼炉使用碱性炉衬材料,使用新炉衬之前,在炉衬内表面均匀涂抹耐火涂料后烘干,加热熔炼,加料顺序为先加入废钢,废钢熔化后,降低电炉功率或停止加热再加入铝锭,铝锭熔化后捞取液面上的浮渣再加入锰片,温度达到1250度后加入钛铁,再电磁搅拌2-5分钟。所用的铝锭、锰片、钛铁、废钢含磷、硫、碳均低于2ppm。单从原料上看,对于这样低杂质的物料,目前来说几乎是很难达到的,即便是能够达到,其生产成本要较常规原料高很多。另外,即便是原料中的杂质元素很低,但在熔化凝固阶段这些杂质依然会发生偏析,导致局部含量过高,在长时间停放后依然会发生粉化,只不过是其粉化程度要较常规方法要低一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金粉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铝锰铁合金不受存放环境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铝锰铁合金粉化的生产方法,工艺步骤包括:备料、熔炼、浇铸、加热、快冷、破碎打磨,破碎打磨后浸渍、包装;其中的浸渍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4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