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3129.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6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杰;张锋;庄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W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韩兵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自动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对于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座椅控制器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于不同的身份信息以及不同的行驶模式得到不同的目标座椅参数,充分考虑到不同乘员之间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的行驶模式对于乘员需求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乘员的乘车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的评价通常是通过乘坐后的舒适感体现的,之前对于汽车座椅的调节通常是手动的,然而,手动调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有可能无法调节到最佳位置。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座椅的调节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调节到人们乘坐的最佳位置,极大提高了人们的乘车体验。
现阶段,对于座椅的自动化调节主要是主驾人员座椅的调节,通过摄像头获取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主驾人员的行为,而后根据主驾人员行为调节主驾人员座椅,并没有监控车内所有人员,无法根据监控到的图像信息自动调节除主驾人员外的座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将所述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根据所述面部表情和/或所述行为状态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包括: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包括:确定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行驶模式、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所述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确定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所述后排人员,则将所述副驾座椅正后方的所述后排座椅确定为所述关联座椅;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根据所述副驾人员、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灾备管理平台系统
- 下一篇:具有同步结构的轮胎两半活络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