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ncRNA BCYRN1在膀胱癌预后、治疗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1485.0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4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长昊;林天歆;罗宇明;郑汉豪;赵月;黄健;安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A61K45/00;A61P13/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crna bcyrn1 膀胱癌 预后 治疗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cRNA BCYRN1在膀胱癌预后、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以外泌体lncRNA为切入点,通过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在膀胱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高表达的lncRNA BCYRN1,并证实外泌体BCYRN1与膀胱癌的淋巴转移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证实外泌体BCYRN1对膀胱癌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转移的促进作用,从而揭示了外泌体BCYRN1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为将外泌体BCYRN1作为预测患者预后、膀胱癌淋巴转移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cRNA BCYRN1在膀胱癌预后、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9位,2018年全球膀胱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55万和20万,且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国民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膀胱癌根据肌层浸润与否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更易发生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研究表明,淋巴转移是膀胱癌转移的最主要和首发的转移方式,膀胱癌患者一旦发生淋巴转移,现有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在改善患者的预后中效果有限,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由77.6%下降至18.6%。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对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膀胱癌淋巴转移患者的预后改善上却效果不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和预测生物标志物。因此,探寻膀胱癌淋巴转移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新靶点是目前膀胱癌临床和基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外泌体是由各类细胞分泌的广泛存在于人体体液中的直径为30-150nm的细胞外囊泡,其可通过充当DNA、RNA、蛋白质和脂质体等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而起到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一方面肿瘤细胞可分泌高丰度的外泌体至肿瘤微环境中,诱导利于肿瘤细胞转移的微环境形成;另一方面肿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也能通过外泌体递送生物信号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最终促进肿瘤转移的发生。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关于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分子机理尚不清楚。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有大量异常表达的lncRNA,其可通过介导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还可通过外泌体的运输,靶向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表型,进而在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获益于外泌体的稳定性和靶向性的生物学特性,外泌体携带的lncRNA能在体液中稳定存在并被广泛检测到。因此,基于外泌体lncRNA的肿瘤转移靶向治疗新靶点和预测新指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筛选膀胱癌淋巴转移相关的外泌体lncRNA,对于临床上寻求膀胱癌淋巴转移的早期诊断新靶标和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lncRNA BCYRN1在膀胱癌预后、治疗中的应用,lncRNA BCYRN1对膀胱癌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转移的促进作用,,可作为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效果、膀胱癌淋巴转移早期诊断标记物和治疗新靶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lncRNA BCYRN1作为分子标志物在制备用于预测膀胱癌预后产品中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产品包括芯片、试剂盒或试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产品通过lncRNA BCYRN1表达量进行判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lncRNA BCYRN1表达量的试剂,其特征在于,用于预测膀胱癌预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1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小热滞误差的红外线测温方法
- 下一篇:具有钳口结构的电胸外科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