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9213.7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城;葛锐;霍谊;桑民敬;张洁浩;赵同宪;姜永诚;张卓;李少鹏;韩瑞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0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低温 热管 性能 测试 平台 | ||
1.一种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支架(1)、双屏低温恒温器(7)、冷源和电流引线(15);
所述旋转支架(1)与所述双屏低温恒温器(7)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双屏低温恒温器(7)以及驱动所述双屏低温恒温器(7)旋转;
所述双屏低温恒温器(7)包括一真空室(17),真空室(17)的顶部设有常温法兰(8),真空室(17)的内部设有外冷屏(9),外冷屏(9)的顶法兰(10)通过支撑件(11)安装在常温法兰(8)上;
电流引线(15)的常温端安装在常温法兰(8)上,电流引线(15)的低温端安装在顶法兰(10)上;电流引线(15)的低温端经顶法兰(10)与超导段(16)的一端连接,超导段(16)的另一端用于与被测设备连接;
所述冷源的常温端与常温法兰(8)连接、所述冷源的一级制冷部分经若干导冷结构(20)与顶法兰(1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外冷屏(9)的内部设有内冷屏(12),内冷屏(12)的顶法兰(13)通过支撑件(14)安装在顶法兰(10)上,所述冷源的低温端与内冷屏(12)的顶法兰(13)直接硬连接;所述超导段(16)的另一端经内冷屏(12)的顶法兰(13)延伸到内冷屏(12)内,用于与内冷屏(12)内的被测设备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的常温端与常温法兰(8)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冷源的一级制冷部分经一连接件与顶法兰(10)非接触式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包括驱动电机、变速箱、支撑架、旋转轴和承重固定支撑脚;其中,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承重固定支撑脚,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双屏低温恒温器连接的所述旋转轴,所述驱动电机经所述变速箱与所述旋转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引线(15)的常温端为铜电缆,所述电流引线(15)的低温端为高温超导电缆。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引线(15)的低温端经顶法兰(10)上设置的固体陶瓷氮化铝与所述超导段(16)连接,实现顶法兰(10)与电流引线的热连接和电绝缘。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结构(20)为多对爪式导冷结构;所述外冷屏(9)的筒体通过多对长软体高热导率的编织带与顶法兰(10)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顶法兰(10)上布置多个加热薄片,用于调整外冷屏温度范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屏(9)为40K铝屏;所述内冷屏(12)为4K铜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低温热管的热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引线(15)的外侧包裹若干层绝缘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92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