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汽车下线检测测试台调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9163.2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9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伟;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20121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汽车 下线 检测 测试 调度 控制系统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开放式汽车下线检测测试台调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该系统包括:电检设备与待检车辆连接以及根据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生成对应的第一请求,并将第一请求发送至工控机,第一请求包括请求系统进行针对待检车辆的下线检测的控制请求;工控机接收到控制请求并根据控制请求中的请求参数生成对应于控制请求的控制指令,并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标靶移动到目标位置,并将响应于控制指令确定出的第一回复信息发送至工控机;工控机将第一回复信息作为接收信息发送至电检设备,第一回复信息包括对应于控制请求的请求标识;电检设备存储和/或显示接收到的接收信息。可以精确地控制标靶的移动,更好地完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下线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放式汽车下线检测测试台调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车辆下线检测系统,电检设备与工控机间使用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进行二进制数据传输,但这种方式不可靠、传输能力受限、异步通讯受限,且通过UDP进行传输的二进制数据存在解析困难等技术问题。
且,由于工控机直接根据当前接收到的电检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系统的状态,因此,当电检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错误时,可能会发生对系统调度错误,导致需要停产修复,影响主机厂生产节拍。
另外,在工控机与控制器通讯时,使用的是单端口的操作方式,默认控制器正确执行了工控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不能确认控制器对工控机发送的控制指令的真实执行情况。因此,相关技术中,在对控制器没有正确执行工控机发送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会影响整个系统对待检车辆的下线检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电检设备与工控机之间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准确调整系统的状态,提高对待检车辆的下线检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车辆下线检测系统,是本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开放式汽车下线检测测试台调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放式汽车下线检测测试台调度控制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对待检车辆进行下线检测,所述下线检测至少包括驾驶辅助检测,所述系统包括:电检设备、工控机、控制器和标靶,
所述电检设备,用于与所述待检车辆连接,以及根据检测到的输入操作生成对应的第一请求,并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至所述工控机,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控制请求,所述控制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系统进行针对所述待检车辆的下线检测;
所述工控机,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请求为所述控制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控制请求中的请求参数,生成对应于所述控制请求的控制指令,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标靶所需移动到的目标位置;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标靶移动到所述目标位置,并将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出的第一回复信息发送至所述工控机;
所述工控机,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回复信息作为接收信息发送至所述电检设备,所述第一回复信息包括对应于所述控制请求的请求标识;
所述电检设备,还用于存储和/或显示接收到的接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控机还包括:
状态机,用于指示所述系统的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在监测到所述系统的工作状态变化且满足对应的状态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对应于满足的所述状态切换条件的状态机状态切换,以指示所述当前工作状态已变为变化后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当前工作状态包括以下工作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工作就绪状态、移动完成状态、定位状态、就位状态、调节状态和归位状态;
所述工作就绪状态用于指示所述待检车辆已经就位且已经获取到所述待检车辆的基本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迪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9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