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商品包裹智能分拣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8997.1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哆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3/02 | 分类号: | B07C3/02;B07C3/10;B07C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盛时永 |
地址: | 510308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商品 包裹 智能 分拣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商品包裹智能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商品包裹类型识别:通过商品包裹类型识别模块在包裹分拣机的分拣入口端设置基本参数检测装置,用于当商品包裹进入分拣入口端时对商品包裹的基本参数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检测结果识别包裹类型;
步骤2.当前输送区运输速度调控:通过输送区运输速度自动调控模块根据识别的包裹类型对当前包裹分拣机输送区的运输速度进行调控;
步骤3.间隔包裹输送区运输速度调控:通过输送区运输速度自动调控模块根据识别的上一个进入包裹分拣机入口端的商品包裹对应的包裹类型对下一个商品包裹在输送区的运输速度进行判断调控;
步骤4.商品包裹靠近距离采集:通过商品包裹靠近距离采集模块对包裹分拣机对应输送区内运输的商品包裹采集其距离输送区侧边的靠近距离;
步骤5.商品包裹预警判断:通过分析服务器将采集的商品包裹距离输送边的靠近距离与设定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需要预警;
步骤6.商品包裹预警:通过预警终端对需要预警的商品包裹进行预警;
步骤7.商品包裹标准分拣参数识别:通过商品包裹标准分拣参数识别模块在包裹分拣机对应的分拣口位置设置激光扫码器,当商品包裹进入包裹分拣机的分拣口时,激光扫码器对商品包裹上的快递单进行激光扫描,以识别商品包裹对应的标准分拣参数;
步骤8.分拣分析:通过分析服务器根据识别的标准分拣参数分析商品包裹对应的目标分拣隔口及目标分拣隔口对应的指定卸货通道;
步骤9.商品包裹分拣:通过商品包裹分拣终端根据商品包裹对应的目标分拣隔口及目标分拣隔口对应的指定卸货通道将该商品包裹分拣到指定卸货通道;
所述包裹类型的具体识别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S1:根据商品包裹的重量和体积计算该商品包裹对应的类型比值,表示为该商品包裹对应的类型比值,W、V分别表示为该商品包裹对应的重量、体积,a、b分别表示为重量、体积对类型比值的影响权重值;
S2:将该商品包裹对应的类型比值与分拣数据库中各种包裹类型对应的类型比值范围进行对比,若该商品包裹对应的类型比值处于某种包裹类型对应的类型比值范围内,则该商品包裹对应的包裹类型即为该包裹类型;
所述对下一个商品包裹在输送区的运输速度进行判断调控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R1:当上一个商品包裹进入分拣入口端时,记录分拣时间点,根据设定的相邻商品包裹分拣间隔,确定下一个商品包裹进入分拣入口端的分拣时间点;
R2:实时获取当前时间点,若当前时间点到达下一个商品包裹进入分拣入口端的分拣时间点时,将下一个商品包裹通过基本参数检测装置进行包裹类型识别;
R3:将下一个商品包裹与上一个商品包裹对应的包裹类型进行对比,若两者包裹类型一致,则不对该商品包裹在输送区上的运输速度进行调控,若两者包裹类型不一致,则此时获取上一个商品包裹在输送区的当前输送位置,判断其是否进入分拣口,若已经进入分拣口,则按照该下一个商品包裹对应的包裹类型进行输送区的运输速度调控,若未进入分拣口,则不对该商品包裹在输送区上的运输速度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商品包裹智能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分拣机包括分拣入口端、输送区、分拣口、若干分拣隔口和各分拣隔口对应的若干卸货通道,且对各分拣隔口进行编号,同时对各分拣隔口对应的各卸货通道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商品包裹智能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参数检测装置为量方称重一体机,所述基本参数包括重量和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商品包裹智能分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距离的具体采集方法如下:
U1:在包裹分拣机对应输送区的侧边均匀布设检测点,并对布设的各检测点进行编号;
U2:在各检测点分别设置接触传感器和蜂鸣器,其中接触传感器用于感应经过对应检测点的商品包裹,其中蜂鸣器用于预警;
U3:当某检测点的接触传感器感应到商品包裹时,通过该检测点的接触传感器采集该商品包裹距离该检测点所在输送区侧边的距离,该距离记为靠近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哆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哆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9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种养殖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