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微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8911.5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枫萍;李昊臻;王卫;林静远;吴哲;肖亚峰;刘子鸣;苏启航;谢卓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06 | 分类号: | B01J23/06;B01J23/66;B01J37/10;B01J37/34;C01C1/04;C01G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裴咏萍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微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微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氧化锌微米棒的晶体结构为六方纤锌矿型,其长度为4~12µm,直径为1~4µm。本发明充分利用氧化锌微米棒的压电性能用于固氮处理,摆脱了固氮用光催化材料对紫外光源的依赖,同时压电催化的外部能量来源广泛,比如城市中的噪声、水流、水波等,有效拓宽了其使用范围和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锌微米棒压电催化剂及Ag改性氧化锌微米棒压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固氮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将氮气转变成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闪电固氮,另一种是生物固氮,诸如根瘤菌和固氮酶。虽然空气中绝大部分气体为氮气。但是只有一部分含有根瘤菌和固氮酶的生物才能将氮气转变为氨。其他生物并不能将氮气转变为有机氮。这无法满足当今化肥工业的巨大需求。目前,传统的光催化技术在水污染降解,固氮效应等方面的众多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光催化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1)太阳光是光催化材料最理想的激发光源,但是大部分光催化材料只对太阳光谱中比例较小的紫外光响应,从而导致太阳光利用率较低;(2)光催化材料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场景,无法全天候进行催化反应;(3)一些光催化材料稳定性较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发生光氧化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较为稳定、且无需光照条件即能发挥催化作用的固氮催化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锌微米棒,该氧化锌微米棒的晶体结构为六方纤锌矿型,其长度为4~12μm,直径为1~4μm。
本发明采用氧化锌微米棒,即可利用其压电性能进行固氮处理:
压电催化是借助外部环境中分散的微小机械能(水波、震动、噪声等)即可有效调制纳米压电材料的极化场,由此产生的表面电荷可以引发一系列催化反应。相对光催化而言,压电催化能量易获得,可持续性高,且较稳定。
氧化锌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压电材料,当其纳米棒受到沿径向方向的横向应力时,晶体结构内部就产生电极化现象,同时在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静态电荷,这些分布在表面和界面的电荷同样可以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因此利用氧化锌这一压电特性,在搅拌、超声、水流等外部能量作用下,可以将机械能机械能装换为化学能,实现压电催化还原氮气为氨氮。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在氧化锌微米棒上负载银,银的负载量为1~2.5wt%。
本发明通过在氧化锌微米棒上沉积贵金属Ag,能有效诱导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显著提升其固氮催化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氧化锌微米棒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摩尔比1:1~1:2称取锌盐和碱源,以去离子水为反应溶剂,通过水热法制得所述氧化锌微米棒。
进一步的,在水热法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样品,60℃真空干燥12h,最后在200℃空气中煅烧2h得到氧化锌微米棒。
同时,本发明还针对氧化锌微米棒进行了改性:对煅烧后获得的氧化锌微米棒进行Ag光沉积。
在部分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锌盐为乙酸锌,碱源为六亚甲基四胺;水热法的反应温度为60~120℃,反应时间为8~15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氧化锌微米棒及Ag改性后的氧化锌微米棒在固氮处理方面的应用。
具体的,采用所述氧化锌微米棒进行固氮处理时,对氧化锌微米棒给予外部机械能量;该外部机械能量可采用搅拌、超声、或水流等。
在部分实施例中,较为优选的,当采用超声波进行固氮处理时,将氧化锌微米棒加入水中配置浓度为0.5~1.5mg/mL的悬浮液,声波强度控制为0.5~1.5W/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8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