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图像处理的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7272.0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5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闫高翔;袁真秀;褚家鑫;韩环立;刘毅仁;王路;张敬娜;孙中科;赵晓亮;田占峰;樊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G06T7/62;G06T7/70 |
代理公司: | 天津睿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5 | 代理人: | 孟福成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像 处理 钢筋 末端 最大 间隙 测量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方法及系统,该测量方法步骤如下:S1,对待检测的热轧带肋钢筋一面上的三个横肋末端位置进行标记,并测量所标记的三个横肋末端位置之间的距离;S2,调整钢筋的放置位置,利用相机采集钢筋的数字图像;S3,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将采集的数字图像按比例还原至与所测量的热轧带肋钢筋的实际尺寸相一致;S4,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标记钢筋纵肋两侧的横肋末端位置,并拟合出两条直线;分别测量所标记的横肋末端位置处两条拟合直线之间的距离,取其平均值即可得到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本发明所述的测量方法无需依赖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操作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高效、精确、快速地实现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的方法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自《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代替GB/T1499.2-2007实施以来,横肋末端最大间隙fi作为热轧带肋钢筋尺寸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得到了保留,但是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204-2015中钢筋分项工程只要求对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进行检验。对于尺寸测量要求较为严格的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管理规程》DB/T 29-209-2020也只要求检测钢筋的内径、横肋高、纵肋高、肋间距等四个参数,对于横肋末端最大间隙fi也没有进行强制要求。这就导致不同技术人员因技术水平或理解能力差异,对该参数的测量在不同实验室内,所用方法不一致,进而导致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针对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的测量缺乏普遍适用的标准工程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方式,模拟实际检测的钢筋尺寸,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结合简单的数学算法,高效、精确、快速地确定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的测量方法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测量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系统,包括测量基座、相机以及图像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基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热轧带肋钢筋的卡槽,所述卡槽一端设有与测量基座相固定的连接立板,连接立板上设有垂线,所述垂线用于辅助判断放置于卡槽内的热轧带肋钢筋两个纵肋之间的截面是否与水平面相垂直;
所述相机设置于卡槽的正上方,用于采集放置于卡槽内的热轧带肋钢筋的数字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系统可基于相机采集的数字图像计算出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图像处理系统与相机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测量系统进行热轧带肋钢筋横肋末端最大间隙测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待检测的热轧带肋钢筋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对钢筋一面上第1个、第6个以及第11个横肋末端位置进行标记,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标记的第1个与第11个横肋末端位置之间的距离L1,精确到0.01mm;
S2,将测量基座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热轧带肋钢筋放置于测量基座上的卡槽中,调整钢筋的放置位置至钢筋两个纵肋之间的截面与水平桌面相垂直,然后将相机的镜头调整至热轧带肋钢筋的正上方,并采集钢筋的数字图像;
S3,将相机采集的钢筋数字图像传输至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再次读取步骤S1中所标记的第1个与第11个横肋末端位置之间的距离L2,根据L1与L2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数字图像按比例还原至与步骤S1中所检测的热轧带肋钢筋实际尺寸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