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7263.1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6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晨;刘柱;王峰;王芸;陶瑞;金绍强;王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G01N30/02;G01N30/72;G01N33/00;G01N3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评价 绿茶 不良 口感 等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绿茶样品中的铅、砷、铬的含量;(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绿茶样品中的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的含量;(3)检测绿茶中茶氨酸的含量;(4)测定绿茶清除DPPH·的水平;(5)利用(1)、(2)、(3)和(4)得到的数据计算得到绿茶不良口感值;(6)根据不良口感值得到不良口感等级。该方法利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来测定绿茶不良口感等级,解决了目前绿茶行业中对于其口感评价单凭主观判断导致稳定性差、重复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的饮用史,被誉为“国饮”。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功效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茶叶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
当然,绿茶在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其确实存在的功效之外,还在于其良好的口感滋味。绿茶的口感鲜爽,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其茶汤具有刺激性和收敛性,汤色翠绿清澈且透亮,香气馥郁且持久,饮用绿茶后满口生津,入喉爽滑且饱满,口齿留香。
就目前而言,绿茶等级的评价主要依靠感官品评的方式,例如“SB/T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NY/T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上述方法由感官品评人员根据其感觉及与标准样品对绿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进行评分,确定相应的等级。这类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评价出绿茶样品的具体等级,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感官品评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生理、心情、身体状态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客观的评价结果;(2)感官品评人员需要经过大量专业的培训才能得到相对真实的数据,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3)目前的口感评价基本属于正向的良好口感的评价,缺乏负向的不良口感的评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来测定绿茶不良口感等级,解决了目前绿茶行业中对于其口感评价单凭主观判断导致稳定性差、重复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评价绿茶不良口感等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绿茶浸出液1中的铅、砷、铬元素的含量,以mg/kg为单位,分别记为J1,J2和J3;
步骤二、将1g绿茶样品制备成1mL丙酮检测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绿茶样品中的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的含量,,以mg/kg为单位,分别记为N1,N2和N3;
步骤三、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5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绿茶浸出液2中茶氨酸的含量,以g/kg为单位,记为CA;
步骤四、将1g绿茶样品浸泡在10mL,80℃的超纯水中30min,得到绿茶浸出液3,将绿茶浸出液3加入到10mL 100μmol/L的DPPH·溶液中,测定DPPH·的清除率,记为K;
步骤五、按照公式1计算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值:
不良口感值
步骤六、不良口感值S小于0.5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3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0.5且小于1.0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2级;不良口感值S大于等于1.0时,绿茶样品的不良口感等级为1级。
不良口感等级越大,不良口感越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中频电源的输出电压谐波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存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