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5523.1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廖贻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菲尔慕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6 | 分类号: | G02B1/16;G02B1/14;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孟莲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硬化 导电 复合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的制作工艺,具体涉及柔性盖板玻璃、柔性触控折叠屏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高硬度硬化液制备;步骤二:合成石墨烯纳米银液制备;步骤三:保护层液制备;步骤四:聚酰亚胺硬化膜制备;步骤五:聚酰亚胺硬化导电膜制备。本发明制作的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用于柔性盖板玻璃和折叠柔性折叠屏的防护防折,工艺创新、科学、合理、性能稳定可靠,高温高湿稳定性>500H,透光率优>92%,可折弯性能优,硬化硬度最高可达9H,R1mm内折外折可达500K。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盖板玻璃、柔性触控折叠屏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Film)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特性呈黄色透明,相对密度1.39~1.45,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能在-269℃~28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时可达到400℃的高温。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80℃(Upilex R)、385℃(Kapton)和500℃以上(UpilexS)。20℃时拉伸强度为200MPa,200℃时大于100MPa。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盖板、柔性折叠屏、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近来,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
国内针对折叠手机折叠部位起皱这一材料领域的核心痛点,本发明致力于一种用于折叠终端的聚酰亚胺导电硬化复合材料的发明,用于柔性盖板玻璃和折叠柔性折叠屏的防护防折,其可靠性能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的制作工艺,制作的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用于柔性盖板玻璃和折叠柔性折叠屏的防护防折,其可靠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酰亚胺膜硬化导电复合膜的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高硬度硬化液制备,步骤如下:
S1:配制A组部分:原料为:丙烯酸甲酯、EAC和PGMG,调配步骤如下:搅拌桶槽先加入PGMG与EAC搅拌,接续加入主剂丙烯酸甲酯搅拌;
S2:配制B组部分:原料为添加剂和EAC,调配步骤如下:取EAC与添加剂倒入250-500ml烧杯后手动搅拌;
S3:A组部分和B组部分混合搅拌,即高硬度硬化液配置完成,后即可供胶测试;
步骤二:合成石墨烯纳米银液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为:超纯水、异丙醇和石墨烯纳米银液,调配步骤如下:超纯水与异丙醇混合搅拌,然后加入石墨烯纳米银液搅拌,然后使用滤袋过滤,然后加入药液真空消泡,即合成石墨烯纳米银配置完成;
步骤三:保护层液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为:异丙醇、二丙酮醇、添加剂和丙烯酸树脂,调配步骤如下:异丙醇与二丙酮醇混合搅拌,然后加入添加剂搅拌,然后加入丙烯酸树脂搅拌,即保护层液配置完成;
步骤四:聚酰亚胺硬化膜制备,步骤如下:
S1:将高硬度硬化液倒入供液桶,安装ROKI滤芯进行过滤,烤箱温度设定50-100℃,UV灯固化能量设定600mj/cm,开启N220分钟氧含量低于200pp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菲尔慕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菲尔慕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