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织物洗涤用洗衣凝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4336.1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倩;顾程松;杨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0/04 | 分类号: | C11D10/04;C11D17/04;C08L29/04;C08L5/08;C08L79/02;C08J5/18;C08B37/08;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匡立岭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织物 洗涤 洗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织物洗涤用洗衣凝珠及其制备方法,将洗衣液用水溶性薄膜进行包封制得,所述的洗衣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50份、谷氨酸N,N‑乙酰乙酸四钠0.1‑0.5份、柠檬酸0.1‑0.3份、月桂酸钾8‑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10份、月桂醇硫酸酯铵盐1‑1.5份、钾皂3‑7份、甘油5‑10份、聚乙二醇1‑3份;该水溶性薄膜遇水后会发生快速溶解,且不会产生不溶于水的物质,不会残留在棉织物表面,且在存放过程中洗衣凝珠不会因产生静电而吸附大量灰尘,保证了洗衣凝珠的洗涤效果,同时能够将紫外线进行吸收,防止了水溶性薄膜出现变色等老化现象,保证了洗衣凝珠内部洗衣液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洗涤剂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棉织物洗涤用洗衣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剂产品从初期的肥皂过渡到洗衣粉,再到近年的洗衣液,洗涤市场在不断发展。2015年,碧浪首先在国内推出新一代洗衣产品—洗衣凝珠。洗衣凝珠,亦称洗衣珠,是一种创新性的洗衣产品,因外形似珠子,而得名为洗衣凝珠。洗衣凝珠是一种专为机洗设计,操作简单,方便不脏手,一颗小小洗衣凝珠能洗一筒衣服,洁净力高,易漂洗,能有效快速去除顽固污渍让衣物洁净如新。
现有的洗衣凝珠在存放过程中,由于表面的PVA水溶性薄膜表面电阻高大量电荷聚集在薄膜表面产生静电吸附,使得洗衣凝珠表面附着有大量灰尘进而影响了洗衣凝珠的正常使用,部分洗衣凝珠会在表面薄膜制备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溶于水,使得洗衣凝珠在使用过程中,会使抗静电剂附着在棉织物上,进而影响了洗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织物洗涤用洗衣凝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洗衣凝珠表面薄膜会产生静电,导致长时间存放过程中,洗衣凝珠会吸附大量灰尘,进而影响了洗涤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棉织物洗涤用洗衣凝珠,将洗衣液用水溶性薄膜进行包封制得,所述的洗衣液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50份、谷氨酸N,N-乙酰乙酸四钠0.1-0.5份、柠檬酸0.1-0.3份、月桂酸钾8-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10份、月桂醇硫酸酯铵盐1-1.5份、钾皂3-7份、甘油5-10份、聚乙二醇1-3份。
进一步,所述的水溶性薄膜由如下步骤制成:
步骤A1:将一氯乙酸和尿素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200r/min,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30-40min后,滴加氯化亚砜,进行保温1-1.5h后,升温至温度为100℃,继续反应8-10h,制得中间体1,将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三乙胺、四氢呋喃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20-150r/min,冰水浴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加入中间体1,进行反应7-9h,制得中间体2,将聚丙二醇400和甲苯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在转速为200-300r/min,温度110-120℃的条件下,进行回流并加入钠粉,进行反应15-25h,制得中间体3;
反应过程如下:
步骤A2:将中间体2和甲苯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200r/min,温度为100-11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通入氮气进行保护,加入中间体3,进行反应10-15h,制得中间体4,将中间体4、氮-溴代丁二酰亚胺、过氧化苯甲酰、四氯化碳加入反应釜,在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8-10h,制得中间体5,将中间体5、碳酸钾、去离子水、溴化四乙基铵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回流反应2-3h,制得中间体6,将中间体6、甲苯、3-氯丙胺加入反应釜中,在转速为150-200r/min,冰水浴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并加入钠粉,进行反应5-8h,制得中间体7;
反应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