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3030.4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太;卢文杰;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F16F15/02;A61L2/10;A61L2/24;B60J5/04;H02J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匠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68 | 代理人: | 王冰冰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门 机械 减震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包括车门,所述车门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安装槽、主轴、支撑轮、弹簧、发电组件、消毒机构,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车门的侧面,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撑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轮,所述发电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轮,所述消毒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的一侧;本发明通过支撑轮贴合汽车,车门受到的冲击力被支撑轮和弹簧两者缓解,磁体围绕曲轴转动,随之线圈中产生电流,线圈的电流储存到电池组中,实现了缓解车门所受冲击力的同时能够为消毒机构提供电能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车门隔绝车外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来保护乘员,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密封性能和开合便利性,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现有的一些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大多采用减震垫缓解车门受到的冲击力,不方便均匀分散车门所受的力,使得车门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偏移,造成车门的变形和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能够方便均匀分散车门所受的力,避免车门偏移造成的形变和磨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侧门机械减震机构,包括车门,所述车门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安装槽、主轴、支撑轮、弹簧、发电组件、消毒机构,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车门的侧面,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撑轮的一端焊接于所述主轴,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支撑轮,所述发电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轮,所述消毒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弹簧推动所述主轴和所述支撑轮两者转动,所述安装槽为“L”形结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接杆,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接杆两者推动所述曲轴旋转,所述发电组件包括:曲轴、磁体、推杆、连接杆、线圈,所述曲轴的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磁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曲轴的侧面,所述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曲轴,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磁体和所述线圈,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磁体和所述线圈两者产生电流,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曲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轮,所述线圈包围所述磁体。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电池组为所述紫外线灯、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三者供能,所述消毒机构包括:安装腔、电池组、控制器、人体接近传感器、紫外线灯,所述安装腔开设在所述车门的内部,所述电池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腔的内壁,所述紫外线灯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紫外线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和所述紫外线灯两者在其离开汽车后对车门进行杀菌消毒,所述线圈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紫外线灯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的输出端,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模块和所述紫外线灯的控制模块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储物槽和所述弹性柱,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储物槽和所述弹性柱两者能够方便地放置物品,还包括:橡胶垫、车门锁、储物槽、弹性柱,所述橡胶垫和所述车门锁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门的侧面,所述储物槽开设在所述车门的一侧,所述弹性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储物槽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为了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橡胶垫进一步缓解车门受到的冲击力,所述橡胶垫包围所述车门,所述储物槽和所述安装腔之间留有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3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元件
- 下一篇:包括干涉滤波器阵列的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