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及其安装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81778.0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冯伟岗;李健;万田;袁亮;董晨辉;潘伟伟;杨武;刘胜智;康杰;刘阳;李敏;许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50/40;H01M10/613;H01M10/63;H01M10/6567;H01M10/6563;H01M50/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亚菊 |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失控 管理 装置 及其 安装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及其安装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密闭容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泄压装置以及散热装置;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安装于密闭容器内,且密闭容器内设置有冷却液以淹没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设于密闭容器内部,并分别与密闭容器外的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散热装置设于密闭容器外部且贴附容器外壁;泄压装置设于密闭容器外,并与冷却液液面的上部空间相连通,控制装置与散热装置和泄压装置通信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的安装控制方法,其由上述装置实施。将锂电池完全淹没在冷却液中,并监测容器温度和压力,利用冷却液蒸发冷却电池,抑制电池的热失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及其安装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锂电池的热失控是其在使用时最大的安全隐患,热失控抑制和管理也是使用时的难点,目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通过强迫空气循环冷却或冷却剂通过热交换器来降低储能锂电池的温度;通过热隔离和热导出的手段来控制热失控在相邻储能锂电池之间的蔓延。但因为储能锂电池出现热失控后,会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大量的热,温度急剧上升,甚至出现燃爆,且在灭火后容易复燃,现有的这些控制手段不能保证储能锂电池的安全运行,需要研究更合适的热失控抑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储能锂电池的安全运行的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及其安装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储能锂电池单体、密闭容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泄压装置以及散热装置;
所述至少两个储能锂电池单体安装于所述密闭容器内,且所述密闭容器内设置有冷却液以淹没所述至少两个储能锂电池单体;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密闭容器内部,并分别与所述密闭容器外的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以将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密闭容器外部且贴附容器外壁,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通信连接,以根据检测到的密闭容器中的温度数据对所述密闭容器进行散热;
所述泄压装置设于所述密闭容器外,并与所述冷却液液面的上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泄压装置通信连接,以根据检测到的密闭容器中的压力数据控制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泄压装置包括连通外部和所述冷却液液面上部空间的气体排放通道和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气体排放通道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泄压装置还包括泄压件,所述气体排放通道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泄压件设置在与所述开关阀并联的所述第二通道上;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上,以控制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启与闭合。
优选地,所述泄压件为防爆膜,所述防爆膜的爆破压力低于所述密闭容器最大工作压力。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沸点温度范围在46℃-100℃。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密闭容器且贴附容器外壁,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侧壁上。
本发明还构造了一种储能锂电池热失控管理装置的安装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设置一个密闭容器,将至少两个储能锂电池单体安装于所述密闭容器内;在所述密闭容器内放入冷却液并淹没所述至少两个储能锂电池单体;
步骤S2,在所述密闭容器外设置控制装置;在所述密闭容器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并分别与所述密闭容器外的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以将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1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