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基的车辆行驶异常行为多传感融合探测系统与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9222.8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鑫;高伟涛;王晨斌;马铁华;冯娜;郭文超;任一峰;梁志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基 车辆 行驶 异常 行为 传感 融合 探测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路基的车辆行驶异常行为多传感融合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图像探测模块、红外探测模块、光电探测模块、固定缓冲模块和处理器;
图像探测模块位于探测装置顶部,包括双目摄像机、相机托盘、托盘支架、相机供电接口、相机控制器、相机透光罩、相机顶盖;托盘支架位于图像探测模块内部底盘中心位置,上部支撑相机托盘,使用螺栓固定,通过电线与相机控制器和相机供电接口连接;双目摄像机固定于相机托盘中部,使用螺栓固定,通过电线与相机控制器和相机供电接口连接;相机控制器位于相机托盘后方右侧,使用螺栓固定,通过电线与相机供电接口和处理器连接;相机供电接口位于相机托盘后方左侧,使用螺栓固定,通过电线与处理器连接;图像探测模块的外部为相机透光罩,相机透光罩环绕双目摄像机、相机托盘、托盘支架、相机供电接口及相机控制器,图像探测模块的顶部使用螺栓固定相机顶盖,底部使用螺栓与红外透光罩连接;
红外探测模块位于图像探测模块下方,包括红外传感器阵列、红外传感器托盘、红外供电接口、红外控制器、红外透光罩;红外传感器托盘位于红外探测模块内部中心位置,使用螺栓固定;红外传感器阵列位于红外传感器托盘 ,由两个相同型号的红外传感器横向并排排列,使用螺栓固定,通过电线连接至红外控制器和红外供电接口;红外控制器位于红外传感器托盘后方右侧,使用电线与相机供电接口和处理器连接;红外供电接口位于红外传感器托盘后方左侧,使用电线与处理器连接;红外透光罩环绕红外传感器阵列、红外传感器托盘、红外供电接口、红外控制器,使用螺栓分别与上方的相机透光罩及下部的光电透光罩连接;
光电探测模块位于红外探测模块下方,包括光电传感阵列、光电供电接口、光电控制器、光电透光罩、底盘;光电传感阵列设置在光电探测模块的内部中心位置,光电传感阵列的传感器总数不少于60个;光电传感阵列使用螺栓固定于光电探测模块内部底盘,通过电线连接至光电控制器和光电供电接口;光电控制器位于光电传感阵列后方,使用电线与光电供电接口和处理器连接;光电供电接口位于光电控制器后侧,使用电线与处理器连接;光电透光罩环绕光电传感阵列、光电供电接口、光电控制器,使用螺栓分别与上方红外透光罩及下方支撑壳体连接;
固定缓冲模块位于光电探测模块下方,包括缓冲气囊、气囊开口、支撑壳体;气囊开口位于支撑壳体侧表面上侧,距离支撑壳体底部不少于50cm;缓冲气囊使用螺栓固定于处理器上方,通过电线连接至处理器,通过气囊开口释放;处理器位于探测系统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壳体底盘中心位置;处理器位于光电探测模块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壳体的底盘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的车辆行驶异常行为多传感融合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图像探测模块作为第一级探测,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道路两旁使用成像系统对路面机动车进行捕获和跟踪,通过双目摄像机测得的结果对行驶车辆的位置、速度参数进行解算,以获得机动车辆的图像信息和实现对目标方位的高精度测量,提高跟踪识别精度,通过对探测结果分析判断是否开启红外探测模块;
红外探测模块作为第二级探测,接收到图像探测模块传回的信息,红外探测模块通电开始工作;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探测环境中的红外线,经滤波、提取算法捕捉车辆行驶特征,建立参数模型,并结合机器学习预测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通过对轨迹的大数据分析,判断目标车辆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若存在异常行为,选择开启光电探测模块;
光电探测模块作为第三级探测,当接收到红外探测模块传回的信息,光电探测模块通电开始工作;通过对光线自适应光电传感阵列的选型设计以及调理电路的优化设计采集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根据光电探测模块中光电传感阵列接收到的光电反射信号特征,进一步确认目标车辆是否持续存在异常行为;若确认车辆存在异常行为则发送信号给固定缓冲模块和处理器,以最高权限控制车辆减速或停车,持续发出警报信号,车辆行驶对应区域的探测装置弹出缓冲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的车辆行驶异常行为多传感融合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透光罩、红外透光罩和光电透光罩由纤维夹合偏光膜制造,经多层树脂材料压制合成,最中间一层为偏光层,能过滤掉杂散的反射光线;相机透光罩中还包含抗冲击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92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