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来源于真菌的环状拟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8871.6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3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沈秉正;姚朝辉;孟兰霞;王娜;胡振夏;熊远果;张璐;刘盈;沈瑶;陈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37 | 分类号: | C07K14/37;C07K1/10;A61K38/1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来源于 真菌 环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真菌的环状拟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环状拟肽的模板分子为条件致病真菌多肽中的一段,制备时使天然氨基酸和反应基团被保护的含巯基的氨基酸逐步偶联,形成环状拟肽的线性拟肽中间体;然后使线性拟肽中间体分子内巯基共价偶联,形成二硫键,进而形成环状拟肽。该环状拟肽在浓度高达1mg/mL时,其溶血率未超过5%,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经过该环状拟肽治疗后,体重降低程度显著改善、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降低、结肠萎缩显著缓解,且结肠匀浆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该环状拟肽制备工艺简单、易于纯化,毒性低、药理活性明确、动物水平治疗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来源于真菌的环状拟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以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免疫性疾病,现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该病原好发于北美、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但近二十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位于亚洲第一,约为13.2/10万(溃疡性结肠炎约11.6/10万;克罗恩病约1.6/10万)。我国炎症性肠病具有性别差异,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部位可位于中直肠、左半结肠、全结肠;而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结肠,以炎症、狭窄型为主,穿透型较为少见。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病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的发病率约为14.0%及22.3%,其中9.6%左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68.2%的克罗恩病患者存在并发症。西方国家炎症性肠病约为3%~5%,我国则相对较低约为0.4%;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死亡率各为0.6%和1.4%。(参考文献:王玉芳,欧阳钦,胡仁伟,等.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3,18(1):48-51.)
当前,炎症性肠病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该疾病与自然环境、感染、免疫紊乱、肠道菌群平衡的丧失以及遗传易感等多因素有关。①环境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吸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维生素D缺乏等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相关;饮食上,高脂肪、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大量肉类摄入均与炎症性肠病的患病风险的增加有关;②免疫因素:免疫异常是公认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为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相关研究表明患者肠黏膜受损,可能会引起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异常、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萎缩及肠道菌群的改变;③肠道微生物: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呈负相关;相关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变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放线菌明显增多,而酿酒酵母、拟杆菌、厚壁菌数量明显减少;肠道寄生虫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调控由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发育,进而负向调节免疫反应;④遗传因素:据文献报道,炎症性肠病发生与NOD2基因、ATG16L1基因以及TLRs基因相关。具体而言,NOD2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患者自噬功能的缺陷,ATG16L1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潘氏细胞过大量分泌抗微生物肽而引起免疫失衡,TLRs基因所编码的TLRs蛋白为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该受体的失调能导致炎症性肠病的持续迁延不愈。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手术率为17.9%,克罗恩病患者发病5年之后的手术率为52.0%,再次手术率为33.9%。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措施,临床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代表药物见表1。
表1目前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代表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8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