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烟车抓拍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5284.1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红;王万青;丁训林;任福林;张佐伟;王在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思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G06T5/00;G06T7/246;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安徽廿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6 | 代理人: | 马莹莹 |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烟 抓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污染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黑烟车抓拍系统,包括中心总控模块,用于控制其他各单元运行,其他各单元包括:智能交通监管单元,对道路中行驶的每一辆车进行分割的同时进行跟踪识别、对车辆的尾部特征进行识别、对林格曼黑度二级以上的黑烟特征进行识别,以及采用排除道路环境光线变化和阴影影响的自动适应性;车辆信息整合单元,整合成可视化完整证据链传输到客户端平台。本发明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对道路行驶的车辆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自动判别清洁车辆和冒黑烟车辆,实现了监测方式由人工到全自动的转变,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地对道路中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自动发现监测画面中的冒黑烟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污染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烟车抓拍系统。
背景技术
机动车的尾气黑烟是由80%的炭黑颗粒和20%左右的气溶胶颗粒物组成,该颗粒物在可见光条件下可对部分波段进行吸收,尤其是可见光中的绿光波段最为敏感,机动车尾气黑烟排出尾气管需要3S左右的扩散时间,在黑烟尾气团扩散的这段时间内能够扑捉到相关信号,就能判断该车的尾气黑烟排放状况。
黑烟车的智能识别是智能交通技术和黑烟视频识别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应用,通过高清视频识别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尾部特征是否符合黑烟特征,由于黑烟特征识别是智能视频识别的全新领域,尤其是黑烟图像特征不具有固定和明显的特性,同时在道路开放环境下容易受到光线、阴影、车流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多种领域的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模型才能完成,例如采用解码高清视频,对图像进行去雾、增强对比度等图像处理,同时使用滤波技术跟踪运动车辆目标,对黑色烟雾的特征进行了神经网络训练,并使用全新图像算法结合其动态特征对排放黑烟车辆进行识别并结合专业的数据模型提取黑烟轮廓,判断车辆尾部排放黑烟是否超标,记录车辆排放黑烟的视频,同时结合牌照识别技术自动判别和记录车辆牌照。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黑烟车抓拍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黑烟车抓拍系统,包括:
中心总控模块,用于控制其他各单元运行,其他各单元包括:
智能交通监管单元,对道路中行驶的每一辆车进行分割的同时进行跟踪识别、对车辆的尾部特征进行识别、对林格曼黑度二级以上的黑烟特征进行识别,以及采用排除道路环境光线变化和阴影影响的自动适应性;
车辆信息整合单元,用于对车牌、车尾冒黑烟照片、车前部照片、车型匹配照片、冒黑烟视频整合成可视化完整证据链,把可视化完整证据链传输到客户端平台;
图像处理单元,采用解码高清视频,对图像进行去雾、增强对比度处理。
优选地,所述智能交通监管单元包括车辆跟踪模块、车辆分割模块、车辆识别模块、自适应模块,其中车辆识别模块分别对车辆尾部识别、车辆牌照识别、黑烟特征识别,车辆跟踪模块与车辆信息整合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将车辆跟踪信息及时反馈至信息整合平台。
优选地,所述车辆信息整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将整合的可视化完整证据链传输至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图像进行去雾、增强对比度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与中心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云端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在图像处理完成后将信息传输至云端信息存储单元进行保存。
优选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包括图像编解码模块和图像深化处理模块,其中图像编解码模块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图像深化处理模块、神经网络训练模块,用于在图像深化处理后使用滤波技术跟踪运动车辆目标,对黑色烟雾的特征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优选地,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使用图像算法结合其动态特征对排放黑烟车辆进行识别,并结合数据模型提取黑烟轮廓,判断车辆尾部排放黑烟是否超标,记录车辆排放黑烟的视频,同时结合牌照识别技术自动判别和记录车辆牌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思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思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5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软泥岩裂隙注浆界面胶结强度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慧环保监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