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4012.X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钰;吕长山;薛文博;岳强;海永富;于立强;王相龙;陶希家;张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中车长客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履带式 压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包括驱动组件和压紧组件;压紧组件具有异形滑槽件和压紧小车;异形滑槽件的配合面装配压紧小车,且与加工面的面形一致;压紧小车具有履带,并通过履带接触并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加工面;履带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本发明的压紧系统实现机床主轴沿XYZ方向的自由运动,不会影响到整套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对待加工区域周边的实时压紧;纵向连接轴和滑块提供Z方向的移动和支撑,主轴通过锁紧机构提供压紧力,通过异形滑槽件实现Y向的移动和支撑,压紧小车提供X向的移动和支撑,利用与工件加工面匹配的异形部能够保持压紧小车与加工面完全贴合以保证压紧效果,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薄型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中存在大量的长大薄型部件,例如侧墙、地板、车顶等,宽度可达3米以上,长度可达20米,但是厚度均较薄。根据功能需求,部件本身存在很多开孔,例如侧墙的窗口、门口,车顶的空调井、电器井等,部件本身也需要与其他部件相连接或者其他小部件安装在其上,使得这些长大薄型部件需要进行大量的切削加工。
加工此类长大薄型部件存在以下难点:
1、由于长大薄型部件的面积与厚度比值大,且大多数具有轨道车辆的外形弧度,使其在装夹过程中存在扭曲或者局部变形等风险,对整体加工质量产生影响;
2、部件表面过大,压紧部位距离加工部位过远,导致压紧点无法靠近加工部位,造成加工部位压紧力不足,在加工时容易产生强烈的震动,一方面影响加工质量,降低机床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产生较大噪音,对人体造成伤害。
现有技术中,针对轨道车辆的长大薄型部件的切削加工主要通过两种加工手段,第一种是通过简易垫块、压板与螺杆配合使用对部件进行装夹;第二种是制作专用工装对长大薄型部件进行整体装夹。
但是,经过长时间实践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加工方式具有很多缺陷:第一,长大薄型部件多为圆弧曲面结构,应用的简易垫块及压板装夹实际为线接触,装夹面积小,受力过大容易使工件产生变形;第二,有些加工部位在部件中部,距离周边压紧区域较远;如压紧区域在部件周边,会因距离过远,仅靠部件自身强度不能满足加工部位压紧力要求,使待加工部位夹紧力不足,加剧切削时的震动;再如使用加长压臂对加工区域周边压紧,会使压紧装置外形庞大且结构复杂,不便操作,增加了料件切换时间,同时增加了工装成本;第三,由于待加工的长大部件多数存在空腔等特殊结构,容易产生噪音,现有技术中的工装无法对噪音进行吸收或隔离,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
终上所述,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轨道车辆中长大薄型部件切削加工作业使用的新型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加工区域周边提供足够的压紧力、降低加工时的噪音、实现快速切换以减少工装调整时间、通用性强便于调整且适用于多种工件以降低制造成本的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柔性履带式吸震压紧系统,该压紧系统用以压持待加工工件,所述压紧系统包括:
与机床连接的驱动组件;以及
集成于所述驱动组件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压紧组件;
所述压紧组件具有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的异形滑槽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异形滑槽件底部压紧小车;
所述异形滑槽件与所述压紧小车装配一侧被配置为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待加工工件的加工面的面形一致;
所述压紧小车具有与待加工工件的加工面接触的履带,所述压紧小车通过所述履带压持所述待加工工件的加工面;
所述履带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中车长客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中车长客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0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