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3095.0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潘典奇;朱增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汽车 横梁 总成 结构 | ||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结构,该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由后顶横梁本体、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组成,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与车身顶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在后顶横梁本体下端面;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车身后顶横梁总成的刚度、强度性能难以满足要求,装配复杂,易出现锈蚀,整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汽车车型的车身后顶横梁总成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后顶横梁本体、顶盖后横梁加强板和背门左/右铰链加强板使用电阻焊焊接而成。后顶横梁总成的子零部件较多,焊接的零部件太多会导致焊接工艺复杂,零部件质量较难控制。传统的后顶横梁总成的零部件采用高强度冷轧钢板冲压而成,与车身左/右侧围总成焊接形成车身骨架总成,为车身顶盖提供支撑同时满足后背门总成的装配。为了提升车身顶盖的刚度、抗雪压性能和满足后背门总成的安装要求,车身后顶横梁总成的零部件的材料会采用料厚较厚的高强度钢板,这样零件较多和料厚较厚的设计就难以实现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尤其不利于电动车型的轻量化,影响到续航里程,后续会导致后顶横梁总成的单车成本同步增高。
而且采用冷轧钢钣金结构的后顶横梁总成需进行电泳处理解决锈蚀的问题,同时车身后顶横梁总成处于整车的顶盖位置,易出现电泳线工艺的局部缺陷,导致钣金材料的车身后顶横梁总成易出现电泳不良和不充分的问题。为彻底解决锈蚀问题,就需采用较先进的电泳生产线(车身可在电泳池内翻转),这样电泳设备投资成本就会增加。
如果车身顶盖刚度、强度设计不满足要求,后背门结构的刚度会较差导致后背门异响,整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就难以得到保证,会引起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也无法通过雪载实验导致车型无法正常上市。因此,发明一种既能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又能降低零件重量的汽车车身后顶横梁总成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结构,解决传统的车身后顶横梁总成的刚度、强度性能难以满足要求,装配复杂,易出现锈蚀,整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结构,该汽车后顶横梁总成由后顶横梁本体、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组成,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与车身顶盖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在后顶横梁本体下端面;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均为适配后顶横梁本体的带翻边的L型折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背门左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凸筋,所述的第一安装凸筋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所述的背门右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凸筋,所述的第二安装凸筋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为Z型结构,为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折弯部、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中间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所述的横向加强筋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凸筋,所述的第一凸筋上设置有胶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电泳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部上设置有若干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安装凸筋、第四安装凸筋,所述的第三安装凸筋和第四安装凸筋上均设置有铰链安装孔;背门左铰链加强板和背门右铰链加强板分别对应第三安装凸筋、第四安装凸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后顶横梁本体、背门左铰链加强板、背门右铰链加强板通过胶粘或铆接相互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3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