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1966.5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8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孟翔;欧阳革成;闫建全;卢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N37/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协同 增效 作用 植物油 绿僵菌 杀虫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它包括植物油和绿僵菌。本发明的植物油与绿僵菌组合物触杀效果好,对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具有广谱的杀虫效果,该组合物作用机理为: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协同增效。前期植物油物理杀虫,后期绿僵菌生物杀虫产生増效,且该混配方法以特定植物油为载体助剂有效提高了绿僵菌入侵昆虫体壁的速度,降低了植物油和绿僵菌在田间施用剂量及杀虫可持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绿僵菌杀虫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很难实现对广谱性害虫长期定植感染等问题。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克服了化学防治的农药残留、费用高、污染等问题。为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先行、绿色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化学农药的无效滥用和害虫抗药性激增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对人类的急性药害或虽然隐蔽和缓慢但更为严重且不可挽救的病害。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僵菌作为常用的昆虫病原真菌对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有较强的毒杀和拒食作用。其对脊椎动物和人类无害,特异性强;有自然传播感染能力;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能保护害虫天敌;容易生产;不污染环境。然而也存在一些缺点:选择性感染只能防治特定种类害虫;感染有潜伏期,杀虫效果慢;作用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等。如何使其发挥有效广谱的杀虫作用,见效快,并起到可持续控制的作用是目前害虫防控的重要策略。优良的植物油乳剂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且因是物理防治机制,作物病虫对其没有抗药性,具有杀虫、拒虫、抑病等多种作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任何专利提及微生物杀虫剂与特定植物油助剂的混配作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包括植物油和绿僵菌。
优选,所述的植物油为专利号:ZL 201810995471.9的酱油渣甘油酯,具体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酱油渣甘油酯。
优选,所述的植物油是溶液,其浓度为4.55~3.03mg/ml,所述的绿僵菌是溶液,浓度为108个/ml,所述的植物油溶液和绿僵菌溶液的体积比是1:1。
优选,所述的植物油是溶液,其浓度为4.49mg/ml,所述的绿僵菌是溶液,浓度为1.32×108孢子/ml,所述的植物油溶液和绿僵菌溶液的体积比是2:8~8:2。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植物油溶液和绿僵菌溶液的体积比是2:8~6:4。
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植物油溶液和绿僵菌溶液的体积比是5:5。
本发明利用植物油特性,开发以植物油为助剂的微生物组合物杀虫剂及混配方法,有利于提高病虫害的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植物油与绿僵菌组合物触杀效果好,对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具有广谱的杀虫效果,该组合物作用机理为: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协同增效。前期植物油物理杀虫,后期绿僵菌生物杀虫产生増效,且该混配方法以特定植物油为载体助剂有效提高了绿僵菌入侵昆虫体壁的速度,降低了植物油和绿僵菌在田间施用剂量及杀虫可持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绿僵菌杀虫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很难实现对广谱性害虫长期定植感染等问题。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克服了化学防治的农药残留、费用高、污染等问题。为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植物油与绿僵菌杀虫组合物对黄曲条跳甲触杀效果图;
图2是不同植物油和绿僵菌配比对柑橘木虱成虫触杀的增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1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