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5546.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9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铭;赖耀生;周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9 | 分类号: | H05K1/09;H05K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徐罗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处理 铜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该表面处理铜箔包括一处理面,所述处理面的极点高度为0.4~3.0μm,且当所述表面处理铜箔在200℃的环境中加热1小时后,所述处理面的(111)晶面的绕射峰积分强度与(111)晶面、(200)晶面及(220)晶面三者的绕射峰积分强度的总和的比值至少为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逐渐朝向轻薄以及传递高频信号的趋势发展,对于铜箔和铜箔基板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一般而言,铜箔基板的铜导电线路会被绝缘载板承载,且藉由导电线路的布局设计,其可将电信号沿着预定的路径传递至预定区域。此外,对于用于传递高频电信号(例如高于10GHz)的铜箔基板而言,其铜箔基板的导电线路亦必须进一步优化,以降低因集肤效应(skin effect)而产生的信号传递损失(signal transmission loss)。所谓的集肤效应,是指随着电信号的频率增加,电流的传递路径会愈集中于导线的表面,例如紧邻于载板的导线表面。为了降低集肤效应而产生的信号传递损失,现有做法是尽可能将铜箔基板中紧邻于载板的导线表面予以平坦化。此外,为了同时维持导线表面和载板间的附着性,亦可采用反转处理铜箔(reverse treated foil,RTF)以制作导线。其中,反转处理铜箔指铜箔的辊筒面(drum side)会被施行粗化处理制程的一种铜箔。
即便上述做法可降低铜箔基板所产生的信号传递损失,但当导线表面过于平坦时,仍会造成导线和载板间的附着性降低,使得铜箔基板中的导线容易自载板的表面剥离,致使电信号无法沿着预定路径传递至预定区域。
因此,仍有必要提供一种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及缺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有一种改良的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表面处理铜箔,包括一处理面,所述处理面的极点高度为0.4~3.0μm,且当所述表面处理铜箔在200℃的环境中加热1小时后,所述处理面的(111)晶面的绕射峰积分强度与(111)晶面、(200)晶面及(220)晶面三者的绕射峰积分强度的总和的比值至少为6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铜箔基板,包括:一载板;以及一表面处理铜箔,设置于所述载板的至少一表面;其中所述表面处理铜箔包括:一主体铜箔;以及一表面处理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铜箔和所述载板之间;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层包括面向所述载板的一处理面,该处理面的极点高度为0.4~3.0μm,且该处理面的(111)晶面的绕射峰积分强度与(111)晶面、(200)晶面及(220)晶面三者的绕射峰积分强度的总和的比值至少为60%。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表面处理铜箔的处理面的极点高度(Sxp)为0.4至3.0μm,且当表面处理铜箔在200℃的环境中加热1小时后,处理面的(111)晶面的绕射峰积分强度与(111)晶面、(200)晶面及(220)晶面三者的绕射峰积分强度的总和的比值至少为60%时,于后续将表面处理铜箔压合至载板后,除了可以保持处理面和载板间的附着性及信赖性,亦能保持较低的信号传递损失程度,同时表面处理铜箔还具有足够的漂锡后剥离强度,可以在下游制程进行漂锡时,让表面处理铜箔形成的线路能维持在载板上不剥离,因而可以满足业界对于表面处理铜箔及铜箔基板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使下文更容易被理解,在阅读本发明时可同时参考附图及其详细文字说明。通过后续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附图,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作用原理。此外,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特征可能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因此某些附图中的部分特征的尺寸可能被刻意放大或缩小。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表面处理铜箔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表面处理铜箔的极点高度(Sxp)和负载率(mr)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