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2372.8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潘卓杰;王炳辉;姜朋明;王丽艳;刘义;张文博;栾佶;金海晖;许荣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1 | 分类号: | E02D3/11;C02F11/00;C02F1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就地 固化 河道 淤泥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断导电外筒(1),所述隔断导电外筒(1)由水面插入并延伸至淤泥内,所述隔断导电外筒(1)位于淤泥内的部分设有水平布设的导电网(101),且位于淤泥内的筒壁开设多个孔洞;
导电排水管(2),所述导电排水管(2)从隔断导电外筒(1)内部由水面插入并延伸至淤泥内,所述导电排水管(2)插于导电网(101)上,且位于淤泥内的管壁开设多个孔洞,所述导电排水管(2)内设有泥浆过滤棉(201);
直流电源(3),所述直流电源(3)正极、负极分别连接隔断导电外筒(1)和导电排水管(2);
抽水系统(4),所述抽水系统(4)与导电排水管(2)伸出水面的一端连接;
所述隔断导电外筒(1)包括转承架和导电筒,所述转承架底部设有圆环形卡槽(102),所述导电筒顶部设有弧形卡环(103),通过弧形卡环(103)与圆环形卡槽(102)卡接实现转承架和导电筒上下拼接;
所述转承架位于淤泥上方,导电筒位于淤泥内部;
所述导电网(101)在导电筒内间隔布设多个,将导电筒分成多层结构,每层筒体侧壁均开设孔洞;
所述转承架包括上下拼接的封闭圆筒(104)和带孔圆筒(105),所述圆环形卡槽(102)设于带孔圆筒(105)底部;所述封闭圆筒(104)为塑料材质,带孔圆筒(105)为金属导电材质,所述直流电源(3)通过导线连接带孔圆筒(105)和导电排水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承架位于封闭圆筒(104)与带孔圆筒(105)的拼接处设有固定层(106),所述导电排水管(2)穿过固定层(106)再插入导电网(101),所述导电排水管(2)位于固定层(106)的部位向外凸起,所述固定层(106)对应导电排水管(2)凸起处形成凹陷,凹凸结构形成卡合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水管(2)包括位于淤泥上方的主管道(202)以及由主管道(202)延伸至淤泥内的多根分管道(203),所述分管道(203)为尖底结构,内设泥浆过滤棉(201),同时管壁设有多个孔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水管(2)上端通过抽水管(401)依次连接抽水泵(402)和集水缸(403)。
5.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电排水管(2)插入隔断导电外筒(1),形成整体;
S2、将导电排水管(2)连接直流电源(3)负极作为阴极排水通道,将隔断导电外筒(1)连接直流电源(3)正极作为阳极,将整体由水面下沉至淤泥内,将导电排水管(2)上端接抽水系统(4);
S3、接通直流电源(3)进行电渗处理,同时打开抽水系统(4)进行抽水;
S4、电渗固结完成,抽水结束关闭抽水系统(4),回收装置并清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在所需处理淤泥的范围内设置多个,按梅花形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就地固化河道淤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抽水系统(4)抽出的水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变化量小于一个阈值,则视为电渗固结完成,关闭直流电源(3),继续抽水一段时间后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3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