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口罩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9906.1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田诗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陆军;张迎新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进型 卷积 神经网络 口罩 佩戴 状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口罩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在训练阶段,首先在特定场景下,对摄像机保存的视频,使用视频分帧技术得到图片集,再通过数据集快速扩充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数据集。然后通过对YOLO‑V3网络进行改进包括使用k‑means聚类算法、BN层参数合并到卷积层等方式,通过训练,得到最终的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之上,使用python级联分类器先期识别人脸,再利用最终模型进行检测分类,这使得YOLO‑V3模型的检测目标的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速度也达到了35帧/s,改进后的方法具有对口罩佩戴状态检测准确率高、实时性强的特点,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减少误判的概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口罩佩戴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共场合正确有效的佩戴口罩,可有效阻隔飞沫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自己被他人感染的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抑制病毒传播。目前在公共场合主要依赖于人工来监督人员的口罩佩戴情况,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同时在人流量较大时,依赖人工的方式效率低下、近距离接触未正确有效佩戴的人员还容易导致被感染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口罩佩戴检测场景中,通过连接电脑的摄像头即可完成口罩佩戴识别工作,从而提高公共卫生防护能力、节约社会资源和运营成本、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然而现有技术存在检测准确率不高、速度不快的问题,从而会导致漏报、误报的情况产生,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应用场景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YOLO-V3)口罩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V3口罩佩戴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步骤:建立行人口罩佩戴检测数据集;
S2步骤:实现行人口罩佩戴检测数据集扩增,并将扩增后的数据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
S3步骤:使用图像标注软件,对经步骤S2的数据集进行标注;
S4步骤: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标注的数据集进行网络训练,获得口罩佩戴检测模型;
S5步骤:在验证集中,遍历口罩佩戴检测模型对口罩佩戴检测的准确率和速度,得到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后的口罩佩戴检测权重模型;
S6步骤:将待检测的视频图像输入所述口罩佩戴检测权重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输出图像中的人员口罩佩戴状态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对于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口罩的人员,在现场自动提醒该人员佩戴好口罩。
作为优选,在步骤S1中,具体包括:
S1.1:通过对摄像机在公共场合下保存的视频,利用基于python视频分帧/分割技术,获取图片;
S1.2:设置视频分帧/分割间隔为每隔35帧截取一次画面;
S1.3:对分帧后的图片,手动删减掉重影模糊的图片或者不存在目标的图片。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S2中,具体包括:
S2.1:通过python的PIL(Python Image Library)库对原始图像进行左右翻转和图像增强,从而对数据集进行扩充;
S2.2:设置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比例为7:1:2。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S3中,具体包括:
S3.1:使用Labelimg软件,在Window平台或者Linux平台实现图像人工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9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