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充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7562.0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3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佘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林翠;万振雄 |
地址: | 5105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充电 剩余时间 计算方法 装置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快充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当前温度;在当前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根据预设的电流MAP表和当前温度,获取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在当前温度未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获取标定冷却时间或标定加热时间、以及目标充电时间,对标定冷却时间或标定加热时间与目标充电时间求和,获得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其中,标定冷却时间从冷却时间表获取,标定加热时间从加热时间表获取,目标充电时间根据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及电流MAP表获取;能够简化全温度范围、全SOC区间充电剩余时间算法,提高高低温充电剩余时间计算精度、鲁棒性、收敛性、达到平台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充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环保和节能等优点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随着相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上的支持,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逐渐普及。未来电动汽车不仅是汽车产品本身质量的竞争,更是消费者用车过程体验感、满意度的竞争,而仪表盘显示充电剩余时间的准确度是用户对电动汽车快充的重要体验感参数。
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计算充电剩余时间的方法单纯依赖MAP表,需要预估充电路径,及预测充电路径上的荷电量变化,充电路径预估较为困难,荷电量变化的预测也会存在误差,同时,温度太高或者太低还会对电池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到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可见,上述依据现有MAP表计算充电剩余时间的方法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会降低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快充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用于提高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精确度。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快充充电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可包括:
获取电池的当前温度;
在所述当前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根据预设的电流MAP表和所述当前温度,获取所述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
在所述当前温度未处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时,获取标定冷却时间或标定加热时间、以及目标充电时间,对所述标定冷却时间或所述标定加热时间与所述目标充电时间求和,获得所述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标定冷却时间从预设的冷却时间表获取且为从所述当前温度冷却至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的第一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标定加热时间从预设的加热时间表获取且为从所述当前温度加热至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的第二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目标充电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或者所述第二温度及所述电流MAP表获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当前温度未处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时,获取标定冷却时间或标定加热时间、以及目标充电时间,对所述标定冷却时间或所述标定加热时间与所述目标充电时间求和,获得所述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包括:
在所述当前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从所述冷却时间表查找从所述当前温度冷却至所述第一温度所需的标定冷却时间,以及以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电流MAP表为依据,获取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温度冷却至所述第一温度后所需的第一目标充电时间,对所述第一目标充电时间和所述标定冷却时间求和,获得所述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所述第二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
在所述当前温度处于第三温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从所述加热时间表查找从所述当前温度加热至所述第二温度所需的标定加热时间,以及以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电流MAP表为依据,获取所述电池从所述当前温度加热至所述第二温度后所需的第二目标充电时间,对所述第二目标充电时间和所述标定加热时间求和,获得所述电池的充电剩余时间,所述第三温度范围的最大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