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4577.1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浪;俞韩忠;吴海祥;胡军;邵志军;祁宏伟;陈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B65H67/06;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49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312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丝机用 筒管 抓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包括支撑板和筒管,所述支撑板前端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前端固定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该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通过在支撑板后端的另一侧设置有稳定安装结构,在对该装置安装时,先利用定位通孔内部贯穿固定的定位杆对该装置进行定位,然后将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变形丝机的指定位置即可对该装置进行安装固定,操作简单,而且定位杆不仅可以分担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所受的承重力,还能提高该装置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便于该装置的使用,解决的是装置安装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形丝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变形丝,也叫变形纤维,是利用合成纤维受热塑化变形的特点,在机械和热的作用下,使伸直的纤维变成卷曲的纤维,变形丝机就是加工变形丝的设备,变形丝在变形丝机上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卷绕在筒管上收集起来,当筒管上卷绕足够多的变形丝之后就需要将筒管取下更换筒管,并将筒管放置在对应的输送装置上,目前该工作需要人工去完成,这样不仅增加了人力劳动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研发出了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完成该工作的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目前的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筒管抓取非常不便,且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不能进行自动放管,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装置安装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筒管抓取非常不便,且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形丝机用筒管抓取及放管装置,包括支撑板和筒管,所述支撑板前端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活动轴,活动轴的前端固定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夹取结构,夹取结构包括第一夹片、固定板、第二夹片、抓取弹簧和滚轮,夹取结构的内部设置有筒管;通过在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夹取结构,结构包括第一夹片、固定板、第二夹片、抓取弹簧和滚轮,在抓取筒管时,支撑臂转动带动固定轴下压,固定轴带动两端的固定板下压,此时固定板两端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底部都压在将要抓取的筒管上,由于筒管中间宽两端窄,因此当固定板继续下压时,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底部将会被筒管逐渐撑开,开始抱取筒管,此时抓取弹簧逐渐被拉伸,当筒管完全进入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内部时,利用抓取弹簧的复位弹力会使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将筒管抱紧,从而对筒管进行抓取。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轴的两端,固定板一端的一侧活动铰接有第一夹片,固定板一端的另一侧活动铰接有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后端分别与固定板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抓取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一端的底部分别活动连接有滚轮,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关于固定板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后端的一侧设置有取、放管驱动机构,放管驱动机构包括伺服马达、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挂柱、拉簧和挂钩,伺服马达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前端的一侧,伺服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贯穿至支撑板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主动齿轮,活动轴的后端贯穿至支撑板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从动齿轮;通过在支撑板后端的一侧设置有取、放管驱动机构,放管驱动机构包括伺服马达、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挂柱、拉簧和挂钩,在使用时,启动伺服马达,伺服马达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齿块的啮合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活动轴转动,活动轴驱动支撑臂转动,从而可以先驱动夹取结构抓取筒管,然后再反向启动伺服马达,伺服马达驱动支撑臂反向转动,将抓取的筒管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处,该过程只需一组伺服马达作为动力源即可实现筒管的自动抓取和放置,能够很好的满足使用的需要,同时在主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挂柱从一端转动至另一端,此时拉簧会被拉伸至最大限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4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