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44296.8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1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何水龙;王永亮;冯海波;展新;王善超;李超;周志斌;李骏;冯哲;邓聚才;许恩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刘小莉 |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数据 商用 车驾 驾驶 风格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自然驾驶场景下的商用车辆行驶数据和车辆状态数据;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缺失值填补与剔除、特征提取与建立和数据降维;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降维后的数据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定义驾驶员的驾驶类型;
综合驾驶员特征和所述驾驶员的驾驶类型,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驾驶风格识别模型,并对所述驾驶风格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完成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的有效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驾驶场景下的商用车辆行驶数据和车辆状态数据包括,
通过车速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和GPS设备采集所述自然驾驶场景下的商用车辆行驶数据和车辆状态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底盘号、车辆VIN码、实时经纬度、GPS车速、GPS加速度、GPS里程、ECU车速、加速度、发动机转速、行驶里程、行驶时间、瞬时能耗、ECU总能耗、发动机负荷百分比、发动机扭矩百分比、制动信号、制动踏板行程值、油门开度、档位状态、机油压力和水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值检测包括,
利用LOF算法检测异常值,其局部离群因子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点p的第k距离;
根据所述点p的第k距离计算点o到点p的第k可达距离;
根据所述点o到点p的第k可达距离计算局部可达密度;
根据所述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局部离群因子。
4.如权利要求1、2、3任一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值填补包括,
对车速数据的缺失采用均值填补,满足公式:
其中vnull为缺失的速度信息,vi为第i条信息的车速,n为采集的总的车速信息帧数;
对油门开度数据的缺失采用中值填补,满足公式:
其中knull为缺失的油门开度信息,ki为第i条信息的油门开度,m为采集的总的油门开度信息帧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提取与建立包括,
车辆行驶状态特征:行驶里程、行驶时长、加速度均值、减速度均值、车速均值、车速标准差、异常机油压力占比;
驾驶行为特征:怠速时长、超速行驶时长、超速行驶里程、单位里程急加速次数、单位里程急刹车次数、夜间行车时长、单位里程空档滑行次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降维包括,
利用主成分分析策略对驾驶风格特征矩阵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和主成分得分;
根据所述主成分贡献率挑选主成分的个数,即提取前80%主成分贡献率的k个主成分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类包括,
将生成的k个主成分信息作为新的特征参数,并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输入,将所述驾驶员的驾驶类型分为3种驾驶风格,即激进型、一般型和谨慎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联网数据的商用车驾驶员驾驶风格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风格识别模型包括,
将特征参数和所述驾驶员的驾驶类型作为驾驶风格识别模型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42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艺沙发
- 下一篇:深度学习训练平台的端口管理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