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计轴系统及其解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3591.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璐;王智新;潘建军;李政颖;林锦锋;吴春晓;王晟;王岁儿;史龙;孙国营;徐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16 | 分类号: | B61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史光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系统 及其 解调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计轴系统及其解调方法,系统包括:传感器部件和紧固件,所述传感器部件与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传感器部件中固定有N个光纤光栅传感器;N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中至少包括第二光纤传感器和第四光纤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部件内部两端;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均用于采集列车经过的应变信号。本发明的计轴系统高度集成,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降低工程施工的难度和成本,易于维护、更换,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运输安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计轴系统及其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发展,不论是应用领域还是覆盖面积,铁路运输技术均具有极大影响力。故对轨道运输的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今轨道计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电类、磁类计轴方案和光纤光栅计轴方案。
轨道电路主要由车轴与轨道形成电气回路,是由导体、钢轨绝缘体、送电设备、受电设备及限流电阻构成的设备,用于判断待测区间是否存在列车占用。用电磁计轴器实现计轴时,需要在轨道两侧分别设置发射线圈和感应线圈,使计轴点处于磁场中。当列车通过计轴点时,导致感应线圈上的感应电动势相对于无车轮时的感应电动势发生变化,以此判断有列车经过,实现计轴,进而实现监测轨道占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轨道电路及电磁计轴器的实现均须有设备在室外布置,且高度依赖于其优良的电传输特性。
在“雷击对轨道电路的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U284.2)文章中,提出特别是在雷雨季节,计轴设备很容易遭到雷电的侵害,致使设备损坏,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影响,致使列车无法安全的运行,严重时可造成重大事故。在“电磁感应式计轴设备的常见干扰源与抗干扰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U284.47)文章中,提出国铁大部分计轴设备干扰故障是由雷害、电涌、过电压等电磁干扰造成的。虽然国内引进计轴技术已10余年,并且在多个铁路局大面积应用,但电磁干扰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自诞生起,因具有电绝缘性、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强、距离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强电磁干扰及湿度多变的环境中。且基于光纤光栅开发的计轴产品,无需将电磁敏感设备置于室外环境,可以避免上述电类设备面临的问题,使得产品不再疲于应对应用场景的电磁干扰等影响。
实用新型专利CN200920088856.3公布了一种基于两只独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列车计轴及判向方案。当列车以先后次序碾压在两只光纤光栅传感器上时,两传感器的波长飘移值在相邻时刻各产生一个脉冲,以脉冲来临次序判断列车行驶方向。该方案缺点在于,只能通过排序两只光纤光栅测得的第一个脉冲,以此判断行车方向。若第一个脉冲来临次序判断有误,可能导致系统得出错误的行车方向,严重影响轨道运输安全。发明专利CN201610956103.4将两只光纤光栅粘贴在应变片的两面,再将应变片整体固定于钢轨底部,当有列车经过时,两只光纤光栅的波长变化等大反向,可以起到增敏的效果。且因两只光纤光栅处于同一温度环境,可以相互补偿消除温度影响。该方法整体采用机械结构,以弹簧作为应变传输主要器件之一,易随轨道振动发生位移,产生噪声。且轨道易出现高频振动,长期用于该场景下的机械结构易出现老化,威胁轨道运输安全。
上述既有专利的计轴点的传感器安装方式较为复杂,每个计轴点需要安装多个传感器。
因此,亟需一种便于集成度高、施工简便的轨道交通计轴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计轴系统,包括:
传感器部件和紧固件,所述传感器部件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所述传感器部件中固定有N个光纤光栅传感器;
N个光纤光栅传感器中至少包括第二光纤传感器和第四光纤传感器;
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光纤光栅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部件内部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