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4575.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6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赜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赜煜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常科学 |
地址: | 213399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纤维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底板、支撑台、送料装置、固定切断装置、端头折弯装置和收料框。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钢纤维小段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难题:a.现有的设备在对钢纤维长段进行裁切时,需要人工持续送料,无法保证送料长度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裁切的质量,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效果;b.钢纤维长段在裁切后,还需通过捣压设备对钢纤维小段进行压弯处理,从而增加钢纤维小段对的径长比,该种方式不仅增加了钢纤维小段的生产周期,且钢纤维小段在压弯过程中容易出现缠绕或打结现象,在使用时容易降低钢纤维小段和混凝土基料之间的粘结度,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混凝土,是纤维和水泥基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的统称。而水泥基料主要为水泥石、砂浆或混凝土,在水泥基料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为克服其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的主要缺点,人工通常会将钢纤维和水泥基料进行混合,从而得到抗拉强度较高、极限延伸率较大的混凝土。因此,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以钢纤维作增强材料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纤维混凝土的一种,其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将较长的钢纤维切断成等长的钢纤维小段,再将小段的钢纤维和混凝土进行混合,从而制得高强度的混凝土,为了提高钢纤维小段和混凝土基料之间的粘结度,还需对钢纤维小段的端头进行折弯处理。
目前,现有的钢纤维小段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难题:a.现有的设备在对钢纤维长段进行裁切时,需要人工手动持续送料,无法保证送料长度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裁切的质量,减小了钢纤维小段的径长比,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效果;b.钢纤维长段在裁切后,还需通过捣压设备对钢纤维小段进行压弯处理,从而增加钢纤维小段的径长比,该种方式不仅增加了钢纤维小段的生产周期,且钢纤维小段在压弯过程中容易出现缠绕或打结现象,在使用时容易降低钢纤维小段和混凝土基料之间的粘结度,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钢纤维小段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难题:a.现有的设备在对钢纤维长段进行裁切时,需要人工手动持续送料,无法保证送料长度的均匀性,从而降低了裁切的质量,减小了钢纤维小段的径长比,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效果;b.钢纤维长段在裁切后,还需通过捣压设备对钢纤维小段进行压弯处理,从而增加钢纤维小段对的径长比,该种方式努不仅增加了钢纤维小段的生产周期,且钢纤维小段在压弯过程中容易出现缠绕或打结现象,在使用时容易降低钢纤维小段和混凝土基料之间的粘结度,进而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设备,该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设备包括底板、支撑台、送料装置、固定切断装置、端头折弯装置和收料框,采用上述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制备设备对钢纤维进行处理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上料处理:通过人工将需要进行裁切的钢纤维的左端插设在送料装置内,同时使其右端穿设在送料通槽内;
S2、端头折弯:上述S1完成后,通过送料装置带动钢纤维向右输送适当距离后,通过固料机构对钢纤维进行夹紧固定,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端头折弯机构向左运动至钢纤维的右端内侧,从而通过端头折弯机构对钢纤维的右端进行折弯处理;
S3:裁切处理:上述S2完成后,固料机构复位,通过送料装置继续带动钢纤维向右输送适当距离后,通过固料机构再次对钢纤维进行夹紧固定,同时通过切断机构对钢纤维进行切断处理;
S4:落料收集:重复上述S2、S3步骤,从而对钢纤维进行间歇折弯、切断处理,通过收料框对切断后的钢纤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赜煜,未经王赜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