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3030.3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2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杰;高利君;李海英;吕海涛;魏华动;王虹;徐勤琪;刘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岩缝洞型储 集体 厚度 分布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杂探区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所述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已钻井储层进行井‑震标定;(2)对不同的储层进行多敏感属性分析,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储集体的时间域空间分布刻画;(3)利用速度模型将时间域空间分布结果转换成深度域分布,进行平面不同坐标位置厚度投影计算,形成储层厚度分布平面图;(4)通过机器学习对多样本点实钻储层厚度与对应坐标处的储层厚度数据进行关系拟合,利用拟合算法对储层厚度分布平面图进行校正。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杂探区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油气藏类型之一,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四川盆地二叠系等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和钻井工艺的进步,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推进,对寒武系及其下更深层碳酸盐岩地层的勘探已见到初步成效。随浅层常规油气藏的开采耗竭及开发成本的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无疑成为后续勘探开发的更为关键的领域。
然而,随着钻探目标的不断加深,随埋深的增加受到地震信号高频衰减严重快速降低、储层经过多期构造破裂及溶蚀填充作用以及碳酸盐岩本身强烈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刻画难度不断增加、精度不断降低。
随埋深增加,地震信号高频衰减严重,导致地震品质及其分辨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受碳酸盐岩本身具有脆性特征及强非均质性特点影响,其极易遭受成岩后期的不均一溶蚀、构造破裂改造,导致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描述和刻画具有较大难度,常规储层识别、描述技术难以实现对其分布特征的精准刻画。另外,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钻井等工程成本快速上升,规模储集体的寻找和预测就成了重中之重,随着地震成像技术的不断推进,利用切片、属性等技术方法基本可以实现缝洞体横向边界的刻画,但受到地震波高频吸收衰减、地震子波分辨率及多地质体相干等因素的影响,缝洞体的纵向分辨能力不足,缝洞异常体的垂向厚度成为储集体规模预测的关键。
以往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多采用测井划分储层厚度加权平均或网格插值、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及属性分析来进行,但受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纵横向强非均质影响,测井加权平均或网格插值未能有效引入地震相关信息不能较好的反映储集体空间变化特征,另外同时受到地震分辨能力及不同反演结果门槛值设置的影响,使得在井周预测储层厚度较为准确,远离井的地方会出现较大误差,除去测井及联合反演外,单纯利用属性预测即使引入了井震标定信息,受到深层地震波高频吸收衰减、地震子波分辨率等因素影响,同样很难较为精确的完成缝洞异常体垂向厚度分布的预测。洞型油气藏无疑成为后续勘探开发的更为关键的领域。
受地震分辨能力大幅降低和储层类型多样性等强非均质性因素影响,导致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描述和刻画具有较大难度,但随着地震成像技术的不断推进,利用切片、属性等技术方法基本可以实现缝洞体横向边界的刻画,但受地震波高频吸收衰减、地震子波分辨率及多地质体相干等因素影响,缝洞体的纵向分辨能力不足,缝洞异常体的垂向厚度成为储集体规模预测的关键。
因此,开发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法简单、精度高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厚度分布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的已钻井储层进行井-震标定;
(2)对不同的储集体进行多敏感属性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对不同储层的多敏感属性进行整合分析,然后进行储集体的时间域空间分布刻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3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手环的跌倒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压力容器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及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