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2821.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高凯;罗桓桓;张艳军;盛玉和;束继伟;王晓林;杨志行;华科;杜平;孙清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荷 条件下 锅炉 管道 损伤 检测 装置 | ||
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属于管道损伤检测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锅炉工作时周围管道上的损伤无法进行检测,从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可以在被测管道上沿管道长度防线进行运动,并且损伤检测装置中设有多个摄像检测单元,可以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多角度的检测,通过摄像头将管道表面的损伤直观的反馈到中央检测室中,使检测人员对管道表面情况有直观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发现管道外壁的状态,对管道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进行充分的预判,及时对管道进行修补,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管道损坏造成的生产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损伤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的温度和压力非常的大,这些大压力和高温度随着工作的时间增长会对锅炉周边的管道形态和表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管道的形态和表面损伤直接影响到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管道上的损伤,极容易造成生产事故,同时对厂区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及时检测管道的损伤情况,研发一种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是很符合实际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锅炉工作时周围管道上的损伤无法进行检测,从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
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套管、控制器和N个损伤检测单元,N为正整数;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套管的外壁上,且控制器与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N个损伤检测单元沿周向等距分布在套管的内壁上,且每个振动控制单元与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损伤检测单元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3-6个;
进一步地,所述损伤检测单元包括固定座、固定架、导向板、摄像头和两个导向轮,固定座的一端与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摄像头设置在固定座上,且摄像头的壳体与固定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摄像头的镜头端朝向套管的轴线设置,摄像头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固定架设置在固定座的周围,且固定架的一端与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导向板设置在固定架的另一端上,且固定架的另一端与导向板的背侧固定连接,导向板中部加工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摄像头的镜头端同轴对应设置,圆形通孔的两侧对称加工有两个条形通孔,每个条形通孔的延伸方向与套管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条形通孔中设有一个导向轮,且导向轮与导向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的内侧为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大于摄像头镜头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与摄像头镜头端的间距为3mm-5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可以在被测管道上沿管道长度防线进行运动,并且损伤检测装置中设有多个摄像检测单元,可以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多角度的检测,通过摄像头将管道表面的损伤直观的反馈到中央检测室中,使检测人员对管道表面情况有直观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发现管道外壁的状态,对管道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进行充分的预判,及时对管道进行修补,最大程度避免了因管道损坏造成的生产事故。
2、本发明提供的低负荷条件下锅炉管道损伤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在锅炉复杂的管系中进行普遍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损伤检测单元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损伤检测单元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